上一主题:宋庆龄基金会“心灵彩
下一主题:国酒茅台掀起收藏热
种种现象表明,现阶段投资资金的流向更青睐于艺术品市场等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类型。一些市场研究者也开始将国内书画市场的价格暴涨归因于从房地产、股票市场流出资金的入场。“炒房,炒豆,炒大蒜,不如小炒艺术——小炒怡情,还不影响国计民生。”投资人士如是表示。
这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上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相较2009年下半年的资金增量为100亿元,预计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金增量为200亿元,接近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内艺术品市场成为资金流入方向的结论。
入场资金机构化
除了增量资金在市场中的表现之外,资金的机构化也成为了现阶段艺术品市场的特征之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机构的资金入场,主要是指除政府采购之外的企业等法人机构的购买行为,其行业背景更趋广泛,如金融、房地产、制造、能源、建筑等;
第二,艺术投资基金的资金入场,包括私募和公募的不同类型。
资金的机构化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表现,首先反映在资金规模化的明显优势,而动辄千万级的竞拍出价已经将个人性购买行为迅速地“边缘化”,类似于股票市场中的“机构”和“散户”的区隔;其次是在操作目标和操作手段上的变化,由于机构收藏的体系化目标和投资基金以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精确化选择,因此两者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文化价值和社会共识的稀缺性艺术资源,这势必造成“名家”尤其是“名作”的价格飙升,从而创造出中国艺术品亿元级的价格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