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茅台掀起收藏热 拍卖价值体系建立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 2010-10-11 浏览 50919 次
拍品的质量,解决了投资收藏者对真伪问题的担心。定位体系其实根据市场定的,一般拍卖行不以市场拍卖的成交价来定底价,否则价格太高买家接受不了,我们定的底价都比较低,但是市场的确很疯狂,我们两场拍卖下来总结,最高成交价达估价的10倍以上。

三、永乐

记者:在知名白酒拍卖中,茅台酒的成交价遥遥领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永乐: “国酒”的称号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其在白酒品牌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品牌加大了营销和宣传之后也未曾改变。这是自身功力使然,更是在品质保证下,真正懂得品酒并从中品出文化的精英人群的自发选择。

记者:中国白酒拍卖从去年开始逐渐升温,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与洋酒拍卖相比,白酒拍卖有什么特点?

永乐: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名酒,对中国传统极品的追捧是近年来国内收藏拍卖市场的主旋律,既然洋酒在国际拍卖市场是一个成熟的门类,那么,中国白酒进入国内拍卖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与洋酒相比,国人对本国酒的认知度、特别是内在品质、专业鉴别以及文化外延的基础要深厚许多。

四、歌德

记者:今年6月,一瓶1959年产的茅台酒在歌德拍出了103.04万元的成交价,对于如此高的价格,您有何看法?

歌德:这瓶1959年产的茅台是此次拍卖年代最早的,净含量约为400克,保存完好,而且陈年茅台的拍卖是首次推出,再加上拍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场上有多位买家竞争,多种因素促成了天价的产生。

记者:您如何看待茅台酒目前的拍卖情况,以及预测未来茅台酒的拍卖行情?

歌德:现在茅台酒拍卖刚刚起步,真正的收藏者还较少,也不成熟,价格也会有波动,不排除会有投资客的进入,但总体是看涨的。未来人们对茅台酒会更理性的进行投资和收藏,价格会趋向平稳。

如何鉴别、收藏茅台酒?

老茅台酒升值速度虽快,但收藏时必须掌握两个关键要点:一是防伪,二是防挥发。

防伪:茅台酒收藏,最忌买到假酒。因此,收藏之前,应学习一些基本的酒类鉴定知识:以茅台酒为例,应了解自1950年起,几十年来茅台酒共使用过多少种商标,哪些用于出口哪些用于内销,用的什么材质的纸张、什么油墨印刷的。应了解这些商标分别使用于哪些具体年份。再仔细一些,不同的年份,茅台酒商标的图案、尺寸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微小的不同也需要熟练掌握。包装上,共使用过多少种瓶子,瓶子的大小尺寸和材质有哪些不同。还有酒标和背贴,不同年份的文字、尺寸也有区别。最重要的是瓶口,如果是旧瓶装新酒,瓶盖就是鉴别真伪的核心。

贵州茅台集团在国内各个城市均设立了专卖店,到这些专卖店购买足可放心。其次,不管是商场还是超市所卖的白酒,都会有一份“酒类流通随附单” 这种被称为白酒“身份证”的小卡片,是鉴别酒类真假的重要依据。如果商家拿不出这个白酒“身份证”,购买者就应该有所警觉,以防上当受骗。

防挥发:一般的瓶装茅台酒无法做到完全密封,长时间储存会导致挥发。如2009年6月14日北京荣宝第64期拍卖会上拍出25.5万元天价的那瓶1959年出厂的茅台酒,其年份已超过50年。据拍卖方介绍,这瓶1959年的瓶装茅台酒出厂时容量为500毫升,如今挥发已超过一半,瓶里还有约4两酒左右。虽说这瓶酒最终以高价拍出,但瓶中仅剩4两酒,总有些美中不足。如瓶口密封再好一些,那可能挥发的要少些。所以收藏高档茅台酒,封口就显得尤其重要。以茅台酒为例,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瓶装酒的封口,主要是油纸、软木塞外封塑料包皮,或者铁盖,或铁盖外包塑料皮。后来,又有使用螺旋塑料盖、螺旋金属盖或塑料盖再包皮封口。这些封口方式以及封口制作工艺,即使在特意保存的情况下也不能确保瓶装酒不发生挥发、渗漏等现象。

茅台酒收藏,以酒满品好的价值最高。藏酒爱好者买来酒后,贮存的方法可分为三步:1、自己先用手把瓶盖再拧紧一些。2、接着用蜡密封,即把食用蜡熔化,然后将瓶酒倒置,把瓶盖部分浸入熔化的食用蜡中,拿出来后使之冷却。3、最后再用保鲜袋套住整瓶酒即可。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采用真空封存的办法,这样密封效果将更好。

藏家支招

什么样的茅台酒

能拍出好价钱?

一、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升值潜力大

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茅台酒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增值潜力明显。例如:香港回归纪念酒、澳门回归纪念酒、国庆50周年盛典茅台纪念酒、专供人民大会堂的酱茅、大飞天、专供外销的大小葵花、第一批上世纪50年代茅台年份酒等。此类茅台酒因本身具有特殊内涵,相比同年份的茅台酒拍卖价格要高出许多。

二、保存完整、品相良好利于拍出高价

同年份的陈年茅台酒,瓶内存酒量多的比量少的价格高。同年份的普通装茅台酒,带有原包装纸、原包装外盒、发票的拍品由于保存更为完好、来源有据可查,拍价一般略高于其他没有此类物件的拍品。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