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瞩目的2010年秋季寿山石雕精品拍卖会将在10月31日开槌。在当今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里,表面繁华却暗流汹涌的拍卖行业中,究竟什么样的拍卖会才能够坚守住品质、把握住方向、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我们可以尝试着从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这次寿山石拍卖会寻求答案。
据省民间艺术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秋季寿山石雕拍卖会,以传承与发展寿山石文化为目标,以规范当下混乱的寿山石市场为己任,从藏品中遴选出真正“色艺俱佳”的精品作为此次拍卖会的主角。特别是首次推出的珍品夜场,撷取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名家代表作,力图在寿山石雕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之间把握住平衡的节点,令寿山石雕的材质之美、格局之美、工艺之美、精神之美尽量深入而宽广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拍卖会上的众多精品,只言片语难以尽述。它们除了给予收藏爱好者以美的享受,也给予这个行业以启示——艺术与艺术市场息息相关,在精神上却又身处不同的世界,然而艺术市场最终还是要依托于艺术。寿山石材的美质为造化所赐,工艺的美妙则是历代从业者的心血所凝,缺失了艺术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升华,寿山石市场的繁荣或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本次拍卖会上,这些能够代表寿山石历史上各个时代的藏品,并不局限于品种、题材,也不单纯地以价格作为门槛,却处处体现人文情怀。”省民间艺术馆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希望这次拍卖会能够化作业内的一缕清风,撇去这个市场中的“脏水”与“浮沫”,还原寿山石最本真的美好,为高端买家呈上一场精彩的寿山石文化盛宴。高宗/文
部分珍贵拍品赏析
林清卿的薄意:
刀笔之间、文人雅趣
拍卖会的1025号作品是一方坑头天蓝冻。淡灰明净的质地,配以简洁疏朗的流云蝙蝠薄意,恰合奇书古训《菜根谭》中“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观之令人心静。
它的作者,便是西门派代表人物,清末寿山石薄意大师林清卿。林清卿是开创寿山石雕薄意技法的一代宗师,他曾经为此特意拜师专攻水墨画,从中领悟中国画的笔墨气韵,因此他的作品一改之前装饰工艺味道浓厚的传统,以刀作笔,空灵洒脱,别具一格。
古代绘画史里的传奇人物倪云林曾说过:“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文人画重简,着意“留白”,予人以无尽深远悠长的感受。这一方流云蝙蝠薄意,不过寥寥数刀,缀以寓意吉祥的蝙蝠,线条流畅,转折处了无痕迹,构图疏而不散,灵动隽雅,其中的文人雅趣值得再三品味。
郭氏父子的古兽:
吉光片羽、两代执著
古兽历来是寿山石雕的传统题材,历代名家辈出,成就卓然。在这其中,郭功森、郭祥雄、郭祥忍父子两代三人对这一题材的钻研与创新,在业界一直被津津乐道。
此次拍品中的1013-1019七件作品,是主办方在这父子三人的作品中特别选出的精品。其中郭功森的都成坑“太平有象” 圆雕摆件以“罗汉洗象”题材寓意“吉祥(洁象)”,整个作品构图和谐,刀法细腻,纤毫毕现却绝无杂乱冗余之嫌,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郭祥雄的高山、芙蓉、坑头晶古兽套章一为龙,一为丹凤,一为獬豸,依石材的自然色泽顺势而成,动态十足,栩栩如生。
如今郭老和祥雄相继作古,唯有祥忍仍在这条路上一心一意地耕耘。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已不可再得,正如吉光片羽,见证着这父子两代为寿山石雕艺术带来的珍贵财富。
陈达的创新文字方章
古韵新局、一缕幽香
人们常说,从事寿山石雕艺术如同戴着镣铐跳舞。这是因为寿山石雕受珍贵的材质所限,在传统与创新的拉锯战中,即使是偏离一点,也难免会“暴殄天物”。唯有根植在传统的土壤上,了解中国文化的血脉灵魂之后,创新出的作品才能够沉稳、厚重、不会流于浅薄怪诞,才能令人一见倾心。这样的要求,只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者式艺术家才可能做到,而陈达恰好便是寿山石雕业界中这样的一位大师。
本次拍品中的1023号汶洋石文字方章即为陈达所作,格局简洁,清新别致,令人眼前一亮。它不同于任何传统的圆雕、浮雕、薄意以及博古题材,而是从明清两代的文房清供中提取精神,以钟鼎文题于印章四周,虽不依古法,却有馨香古韵扑面而来。这一题材如今仿制者甚多,但大多仅得其形而不得其神,题材虽同,那种雅致古朴的气韵却很难再现。究其原因,细微处的讲究、书法上的造诣,都不可复制。而更大的差距,还是陈达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
图片由福建省民间艺术馆提供,为2010秋季寿山石雕专场拍卖会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