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场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茶树进行良种化改造,“我们引进了白茶、龙井43、乌牛早、浙农117等优质良种。”徐洛军介绍说,“这样我们的收益将会比以前只产珠茶的时候提升四五倍。”徐洛军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对园区周边茶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计划到2010年底前创建标准茶园5000亩,力争实现标准园年产名优茶150吨,年产值2500万元。这样的计划,在2年前,明山茶场里没有一位职工敢这样想。
其实嵊州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根据无性系良种名茶“迎霜”的生长特性和品质特点,已经在崇仁镇应桂岩村进行了大胆试种,之后又先后引进了龙井43、龙井长叶、平阳特早、中茶108以及乌牛早等多种良种茶苗,创建了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区--崇仁镇应桂岩万亩良种名茶基地。在当时,该基地就已经创造了亩均年产值超过万元,最高达2万元的骄人成绩,成为全省高产高效的典型。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6万多亩,良种化率达51%,建立了崇仁应桂岩园区、黄泽明山茶场园区等十大茶叶品牌示范生产基地。
基地建设看到新希望嵊州市更是3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荣获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称号,并被命名为“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
硬件设施改造:保障茶叶质量
“基地建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基地的硬件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市林业局茶叶科科长、茶叶农技大师钱晓东告诉记者。
近日记者跟随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崇仁镇茶亭岗村的为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里,看到了刚刚建设完成的喷滴灌技术设施。
由于该生产基地的土地都是以沙性土质为主,如果在采茶旺季持续几天高温不下雨,地面就容易裂开,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一直是该地茶农最为担心的问题。目前,生产基地里有100多亩茶园已经安装上了喷滴灌设施,这一改变给当地的茶叶生产带来了不少便捷。滴灌技术被形象地比喻成给土地“打点滴”,在对茶园进行浇水的同时,还可以承担施肥的重任。另外,该技术还大大地提高了肥料和水的利用率,所以农户均对这一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在茶岗亭村,各种硬件设施在全市范围内的茶园均有所建设。在贵门乡的茶叶基地里,喷滴灌技术也已经投入使用。在明山茶场,喷滴灌技术、杀虫灯等保障茶叶安全生产的项目也在实施之中。
“应该说基地硬件设施的改造为嵊州市的茶叶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钱晓东如此评价。(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