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一种面向文化的生态化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以价值构建为主线的学术、创作、市场运营以及相应的环境是一个状态化的共生状态,其中,多样性及强调普适价值的整体性是这种状态存在的基本核心。
7、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以信心为基础的体系,金融风暴动摇了不少统投资者的信心。但精神消费及来自社会的需求会不断地培养与壮大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信心,并在主动壮大与发展的过程中,使更多的关于信心建设的机制建立在一个理性的体系、甚或是体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盲目的投机中消减应有的信心基础。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成长的艺术,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信心建立的重要支撑点。
8、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源配置出现了不同层次的规划与导向,但资本化导向的趋势在进一步增强,在很大程度上,资本会一步步成为艺术与市场价值对接的重要推手。
9、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从区域市场向世界中心市场的迈进与转型。从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国际化的趋势。二是产业化的趋势。三是资本化的趋势。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的对接是由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这既说明了艺术的价值又说明资本的眼光。任何现代化的市场发展如果没有金融与资本的介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个强大而又体系完善的艺术品资本市场的支撑。
四、新世纪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主体市场体系,但市场体系的发育一直进展缓慢,我们知道,艺术品市场体系除了市场主体体系外,还包括信誉体系、评估鉴定体系、价格体系以及监管体系等。中国艺术品市场是靠市场主体即艺术品商业经营者来联系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通过经济方式的交换,使艺术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完成艺术商品相互让渡、转手的过程,并发挥艺术品的审美、认识、教育、娱乐功能。中国艺术品市场主体机构的形式从理论上可被分为画廊占主导地位的一级市场和以拍卖行及艺术博览会为主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但是,在我国艺术品市场中,这两级市场关系错位,甚至相互挤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起点低。主要指画廊的经营定位起点较低。画廊应普遍实行代理制,注重对市场的营销策划和对艺术家的“包装”及推介,其主要任务是栽培艺术家。现在,虽然全国各种画廊近9000家,但真正能够被称为画廊的只是一小部分。然而,从实践结果看,国内基本没有成功实行代理制的画廊。经营者们将商品画成批量地买进卖出,或兼营工艺品、复制品、印刷品,价位偏低,与普通商品差别不大,面对的不是收藏者而是一般的消费者,接纳的也非艺术家而是普通的生产者,没有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体。二是竞争无序。主要指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竞争无序。三是自我约束能力差。四是交易秩序混乱,利益关系失衡。国内画廊 “一手托二家”的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私下交易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游戏规则,拍卖行也面临着征艺术品难的窘状,市场利益关系在个人与中介机构混乱的交易秩序中出现严重失衡,也阻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
五、新世纪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问题
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其体制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基本要素及架构。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样,构成现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框架有四个基本要素: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前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了现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运行的基础,后两个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运行的条件。中国艺术品市场参照国外艺术品市场的结构形态,并逐步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市场运营模式,正在初步搭建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画廊经纪模式、艺术品拍卖模式以及艺术品博览会模式等先后打破了国营艺术品统购统销的运营架构,逐步实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的一些初步布局。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对其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①体制的功能要更加明确。②不断树立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理念,不仅中国艺术品市场战略体系的发展需要理念的支撑,同时发展理念会引导战略体系有的建构。③中国艺术品市场成熟体系的培育,促进市场的壮大与发展。④构建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已引起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法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顺。⑤建设中国艺术品市场标准体系。⑥区域艺术品市场的打造与发展,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与规划,让区域特色艺术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从来都不缺少需求的支撑,而关键在于决策层的观念、认识,以及我们所实行的政策及体制。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的基本架构体系应明确:①明确一个中心,以繁荣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中心。②做到两个服务,为发展市场服务,特别是艺术品资本市场方面的服务,为经营者与藏家提供服务支撑。③落实两个到位,即信用体系到位,监督法规体系与管理到位。④要有一个确保,确保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六、新世纪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政策问题
中国艺术品的市场化进程到了一个非常阶段,要么任其自然发展,成为一个问题市场;要么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积极进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变革,对新时期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政策进行系统反思。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迅速改变建立在现行市场体制缺陷基础之上运营的的状况;另一方面,现行的体制及其人员的知识结构大多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办群众文化的定势中而来,还有很多的方面不了解、不适应与不明白。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仅仅依靠民间的积极性与力量,来实现国家的文化战略目标。在这个阶段中,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体制问题、体系的建设、战略问题等都是极其重要的,其中认识与战略问题是首先要取得突破的关键。
1、在攻坚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公共政策的制定成为瓶颈。一方面要强化国家公共政策的制订、投入及力度。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新生的行业,大家都需要一个学习和认识的过程,这时在国家层面采取积极政策的时候,各方面、各层次的利益主体将国家当成客户而实施攻关,或跑“部”“钱”进,从而极大地干扰政策达成的目标、效力及其制定的方向。
2、在攻坚阶段中,体制的创新成为一个关键与核心。中国艺术品市场转轨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一个健康、理性的市场,这就需要在转轨过程中先行先试一些市场体制,以便对市场转轨具有前瞻性价值。体制的超前支撑包括:①行政管理体制。②价格管理体制。③投融资体制。④人才管理体制。
3、在攻坚阶段中,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建设成为一种基础与前提。首先是把中介体系的建设作为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多层次、多方面地发展中介机构,特别是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其次是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加强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能力建设。
4、制定国家艺术品市场发展战略,并从国家战略高度上重视与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高效并合理地配置资源是核心,在强化引导与市场机制间找到有效的办法与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发挥全体国民的参与热情及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关键。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不是规模与数量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能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放在怎样一个支撑与发展的平台上。其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制定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艺术市场培育、引导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艺术品市场认识和参与度最为重要。当前,最为重要的、关键的问题是战略与决策,其次是政策与组织实施。
七、新世纪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若干前沿问题的思考
1、艺术资本与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问题。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好艺术品资产化的问题,这涉及到评估、交易及其会计原则等问题。
2、资本条件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要关注:(1)诚信体系建设是资本条件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前提。(2)信息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3)征信体系建设是资本条件下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
3、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及其价值构建问题。应关注:一是在文化大背景下当代文化精神向度上的取向;二是审美的言说空间从有限向无限努力的企图;三是在审美经验的整合中,对信息量的追求与体验成为一种新的取向;四是在多样性与都是时代化的环境中,中国艺术生态化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取向;五是对本源及本我的生存及其体验,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与创作;六是市场已参与到价值的构建过程之中。
4、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问题。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从目前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点:一是文化立场与文化背景的分析与影响;二是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与变化;三是艺术价值取向、市场取向以及审美文化取向的各方博弈与整合;四是市场体系的发展及其运作的能力及变化。这些可以说是基本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5、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文化建设的问题。收藏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我国收藏文化发展的状况:(1)在现阶段,以诚信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收藏文化体系远未建立。(2)信用缺失放大了市场机制的缺陷。(3)收藏文化的培育环境恶化。
6、文化影响力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中心定价原则问题。(1)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集中表现。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原则不仅反映了国家之间经济定价权利的博弈,也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竞争的集中表现。(2)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是一种话语权的体现,包括艺术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市场上的价格话语权(3)中国概念的兴起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中华文化圈巨大的生产、创造能力及消费能力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心定价的形成打下可靠的基础。(5)中国艺术品中心定价的形成不仅需要文化战略的支撑,更需要体制的强力创新及政策的有力保证。
7.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研究及其相关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日益显现,理论的支撑不到位及人才的培养空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这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础问题。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论》(上、下卷)中国书店出版社,2009.10。
[3]西沐《艺术板砖》中国书店出版社,2008.10。
[4]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09)》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3。
[5]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9。
[6]西沐《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