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告诉记者,1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朝天宫古玩市场“鬼市”上淘宝时,发现了一个西汉时期的龙首柄青铜熨斗。曹老说,这个熨斗小巧玲珑、工艺精美,手柄上精心雕琢了两个龙头,连接龙头的铜柄中间巧妙设计了隔热功能,使用者可以用手直接握住而不会被烫伤。虽然距今有两千多年,但手柄上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辨,非常罕见。据说这应该属于西汉时期王侯级别的官员家中使用物品。
“太令人心动了,见到它当时我就迈不开步了”,曹老说,当时卖主开价很高,少一分都不卖,一心想把宝贝拿下的曹老与卖家软磨硬泡,连续奋战了好几天,最终谈妥以1.2万元价格成交。如今这件被戏称为“熨斗至尊”的藏品成为他的看家宝贝。
三次走进“华豫之门”
曹老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就开始收藏冷门的东西,像筷筒、熨斗之类收藏品的数量都在100个以上。几年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青铜器鉴定专家王立军。王立军平时跟其他人介绍时,都会在曹老的姓名前加上“金陵熨斗大王”,久而久之,曹老在圈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王立军的推荐之下,曹老还先后三次走进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的演播室,每次献出的宝贝都会让现场的专家赞叹不已。
见识多了,曹老成了熨斗收藏的专家。他说,早期的古熨斗为了防止手被烫伤,在熨斗后部接口处嵌接着木柄。明代后的熨斗形状就有了质的变化,浇铸技术更高,造型特别美观、大气,有龙头形、官帽状、菱花沿口,美不胜收。到了民国时期,式样已经有现代电熨斗的雏形了,使用起来更科学、更实用、更环保。材质选择上明代以前大多采用水红铜,清代和民国则多数使用黄铜。
曹老告诉记者,古熨斗多数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两者在工艺和材质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东部江浙一带的古熨斗较笨重,而云南、广西桂林一带的分量轻,材质薄,在雕工造型上较为美观,价格自然也比较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