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藏家痴迷熨斗 1.2万元淘得西汉青铜熨斗
发布时间 2010-11-27 浏览 51408 次
>

  这一排排的熨斗,有的像一把长柄的平底煎锅,有的像雕刻精致的小汤锅,模样十分沧桑古旧。这些熨斗的材质除了铜的,还有铁质和描金的,而且还有专门熨领口、袖口的,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称奇。藏品中最大的一个直径18厘米,重3.5公斤,最小的直径7厘米,重240克。

  据悉,熨斗最初在商代发明时是被当做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来烫人的皮肤。到了秦末汉初,其功能才定型于熨烫衣服并一直流行至今。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形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斗”。古人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樵斗”的。

  1.2万元淘得西汉龙首柄青铜熨斗

  “这些熨斗摆在一起,就是一部中国熨斗的演变史。”今年60岁出头的曹老说起自己收藏的熨斗滔滔不绝。20多年前,曹老无意间从朋友家里看到一个断柄的、类似于“水舀子”的青铜器,他找了专家来鉴定这个物件,最后专家告诉他,这是个汉代的熨斗。这下子可让曹老兴奋了,原来古代老祖宗们就使用熨斗了,从此他就将熨斗列入重点收藏对象。后来,曹老又在收藏市场上发现了一些这样的青铜熨斗,许多卖家并不知道这就是老熨斗,只当是普通的“大铜勺”卖给了他。

  曹老告诉记者,1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朝天宫古玩市场“鬼市”上淘宝时,发现了一个西汉时期的龙首柄青铜熨斗。曹老说,这个熨斗小巧玲珑、工艺精美,手柄上精心雕琢了两个龙头,连接龙头的铜柄中间巧妙设计了隔热功能,使用者可以用手直接握住而不会被烫伤。虽然距今有两千多年,但手柄上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辨,非常罕见。据说这应该属于西汉时期王侯级别的官员家中使用物品。

  “太令人心动了,见到它当时我就迈不开步了”,曹老说,当时卖主开价很高,少一分都不卖,一心想把宝贝拿下的曹老与卖家软磨硬泡,连续奋战了好几天,最终谈妥以1.2万元价格成交。如今这件被戏称为“熨斗至尊”的藏品成为他的看家宝贝。




  三次走进“华豫之门”

  曹老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就开始收藏冷门的东西,像筷筒、熨斗之类收藏品的数量都在100个以上。几年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青铜器鉴定专家王立军。王立军平时跟其他人介绍时,都会在曹老的姓名前加上“金陵熨斗大王”,久而久之,曹老在圈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王立军的推荐之下,曹老还先后三次走进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的演播室,每次献出的宝贝都会让现场的专家赞叹不已。

  见识多了,曹老成了熨斗收藏的专家。他说,早期的古熨斗为了防止手被烫伤,在熨斗后部接口处嵌接着木柄。明代后的熨斗形状就有了质的变化,浇铸技术更高,造型特别美观、大气,有龙头形、官帽状、菱花沿口,美不胜收。到了民国时期,式样已经有现代电熨斗的雏形了,使用起来更科学、更实用、更环保。材质选择上明代以前大多采用水红铜,清代和民国则多数使用黄铜。

  曹老告诉记者,古熨斗多数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两者在工艺和材质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东部江浙一带的古熨斗较笨重,而云南、广西桂林一带的分量轻,材质薄,在雕工造型上较为美观,价格自然也比较昂贵。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