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认为,城市不能没有文化记忆。他说,几年前,南京某大院一座破旧礼堂面临拆迁,有人找他咨询说在旧的遗址上翻盖一个更大的礼堂不是更好吗?“绝对不能这么干,这可是1945年9月9日日本签字投降地啊!要真的拆了,那段回忆也跟着没了。就好比唐伯虎的画,你找个人克隆放大后,就一文不值了。”
经过各方努力,礼堂保护了下来,如今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今后,没有国务院的批准,谁也不准动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教授说,“当时,礼堂并没列入保护名录。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民国建筑无法普查,成了漏网之鱼。这导致一些民国建筑的历史、建筑价值没有很好地发挥。”刘先觉指出,“一些暂时没有认识到价值的民国建筑,不等于就可以乱拆,也许过一阵子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专家思路——保留外壳让内部现代化
但是,专家们也承认,随着岁月流逝,民国建筑渐渐步入老年,有的体弱多病,不符合现代使用功能。那么在建与拆的矛盾中,究竟该怎样把握,刘教授提出了8项措施。他用兼容并蓄来说明,让老建筑焕发新春,“传统外观,现代功能的做法在欧美已经很普及。你不能让居民一直靠刷马桶过日子吧?”他说,那个礼堂修缮保护时,听了他提出的外观保留原貌,内部现代化的思路,证明效果很好。
另外,他还提出如果老房子挡住了新建道路,可以移位,“上海音乐厅就是整体平移了50米,南京今后遇到同类问题也可以借鉴。”
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说,今后南京民国建筑在修缮时,并不强调非得采用和原建筑一模一样的手工艺和原材料,可以掺进现代元素。但是一些具有时代符号,时代特征的建筑构造,在修缮时一定要原汁原味地恢复。“修缮的时候,一定要捕捉这个建筑的特征,不同的建筑风格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修缮。”
草拟倡议—— 修缮出新百幢民国建筑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民国建筑在南京纷纷崛起。与会专家学者向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倡议,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集中力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0处民国建筑进行维修出新。
记者从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南京现存民国建筑1500多处,其中119处被评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有10处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53处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02处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