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椅凳类家具
发布时间 2011-01-21 浏览 51263 次
,另增豪华的雕刻和镶嵌等装饰,一般都配有脚踏,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和后妃所专用。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宝椅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有人说它是由床演变而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宝座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精巧,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宝座上下内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种吉祥纹饰,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

二、凳

  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仅就杌凳而言,大体可分为方、圆两种形式,而以方凳种类最多。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又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圆料;无束腰的则方料、圆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弯腿等;而无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部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的腿足不论是方还是圆,足端都不做任何装饰。

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相制作都很讲究。凳子又有长方式和长条式的。长方式常见,多以一板为面,四腿侧脚明显,俗称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亦有板面较长,可坐二至三人的,则称“长条凳”或“板凳”;长条凳还有“春凳”,形如炕几,可容二人并坐,因坐面较宽,不坐时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时期的圆凳,又称为圆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与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圆凳一般束腰,凳面为圆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带圆环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坚实牢固。做工细致,形制优美。清代时无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则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还有一点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