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北京使馆区举办国际茶
下一主题:广东新塘镇:茶苗频频
(一)
在现有基础上,芭蕉侗族乡在打造“仙居恩施”、建设恩施玉露生态走廊时如何向前迈?是该到挖掘茶文化、推广茶文化的时候了。
为什么这么说?作为从事茶业研究的常务副乡长杨帆心里最清楚:“芭蕉茶叶亩收入与杭州、无锡无法比,那里每亩纯收入已达万元左右,而芭蕉每亩毛收入才5000元,差距在哪里?就是一个茶文化的开发利用问题。”
近10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芭蕉侗族乡已建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茶叶经济走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亩生态茶园景观。茶叶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灯笼坝、高拱桥、寨湾、黄连溪、戽口等村均是芭蕉老牌茶叶生产专业村,其中地处恩施玉露生态走廊中心地带的灯笼坝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也是我州唯一的国家级文明村。
但在该村,我们很难发现茶文化的影子。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引起重视和充分挖掘,更没有产生效益。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芭蕉侗族乡要在打造“仙居恩施”、建设恩施玉露生态走廊上有所作为,在扩大茶叶产业面积难以突破的情况下,从茶文化入手、挖掘潜力成为必然选择。
芭蕉侗族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杨洪安说:“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茶叶产业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着力推动‘茶叶、文化、旅游’对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芭蕉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