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另一八条屏上刻傅山书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刻工忠实地再现了傅先生扫帚行笔的洒脱自若、遒劲雄浑。太谷三多堂中收藏有400余件明清家具,多为乌木、黄花梨木、核桃木制成。其中的五扇式百寿大屏风,花梨木框架,大理石镶嵌,堪称明清家具之极品。此屏高3.8米、宽5米,重达千斤,上镶有92块大理石,嵌石周围以象骨包边,其整体由15块榫卯组合而成,呈八字收缩状,取内敛外放之意,上部为云雷纹图,中心为三晋书法大家,号称三代帝师的祁隽藻的字迹,内容为两汉十八位名贤之箴言警句、训词忠告,两侧各立一对小狮子,口含丝带,足蹬彩珠,属厚重中的琳珑,陡峻中的弛缓。另有一大理石嵌梆的大烟榻格外的气派风致。榻上置一张小炕桌,为楠木葡萄瘿剖制而成,图案浑沌莽苍、蓬芜庞驳,依其尺寸,非千年古树不难结。岁寒三友镜之造型类似于犀牛望月镜,只不过将”犀“之”喜“的谐音喻示,变得更具文人习气罢了,其团型镜面也换成了山水纹饰的大理石。而另一件羽毛镜为乾隆年间的制品,方镜之上以翠鸟之羽贴成一幅面积约半平方米山水画卷,至今仍习习闪烁、荧光映耀。馆藏的多种椅子中,堪称独到者,是一对清式双鱼如意椅,其靠背上的镂空双鱼取“图心有意,意必吉祥”趣,其造型之合度、比例之匀称、花式之清雅、工艺之考究,难得一见。
当人们重新审视传统,认识到晋作的价值时,它已闲置经久,毁弃殆尽了,时下又被席卷而来的市场大潮捣腾到了经济发达地区,辗转到了附庸风雅的新贵们手中,在他们现代化家电和前卫装修的厅室里,摆放一二符号象征的老家具,被视作返朴归真、雍容尔雅之举。但这些老家什一旦离开了发生地、离开了与之相融洽匹配的环境,其价格虽翻番了,价值却要大打折扣。哪一种民间物品流至市场,便表面哪一种民间文化已成为历史。留几件老器物、几幢老房子予昨日的记忆,为行将消失的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留一份今日的活证,留一份历史的根脉和精神,绝对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