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道家的养生文化
下一主题:易经与人生观
而老子在他的书中,第二章就是讲多样性的和谐。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互比较而存在的,世界是多样性的,多样性必须和谐共存,如果用一个标准来一刀切,刀刀都会带着误伤的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正因为如此,人就要忘我,不要以己度人,不要有任何成见,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用我们在学校的分科的办法来读周易,我们就永远弄不懂周易。
☆ ☆ ☆
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学周易必须既有智,又要有慧。这就是老子讲的有与无,妙与徼。
孔子在《系辞》中称之为道与器。他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现代科学只研究造器的学问,他们把看不见的波用示波仪展现出来,把远方的话,用电话传过来,把远方的图,用电视传过来,他们不开发人的透视功能,不开发人的与电话、电视类似的功能,他们他们只知道造身外之“器”,他们不知道开发身内之“道”。
智慧像大海的冰山,看得见智的冰山只是一角,看不见的慧,远远比智要大得多、灵验得多、好用得多,遗憾的它却如孔子在《系辞》中所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学国学不能只读书,而必须修道、修行、修身。
☆ ☆ ☆
这些, 在我的博客中讲得太多了,从本页面左侧的目录中可以找到一些,而从《总目录》,则可以找到全部。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我写这些,无非是为了说读什么,怎样读。有了目的还不够,还必须有方向,有方法,否则南辕而北辙,尽管地球是圆的,南辕北辙也可以达到目的,但这路途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