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历代陶艺家名录
下一主题:汪寅仙:宜兴紫砂
我想这些可能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一是急功近利,二是求得生存,希望尽快在推出自已,以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即便是在有些与国外的交流中也是以此为目的。由于东西方社会在位的差异,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及欠发达的经济现状,功利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并显示出一种附趋性。这同前阶段美术界现代艺术的妙作,谁占驻的位置重要可事山为王,有同工异曲之处。它对现代陶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又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些副作用。因为现代陶艺有着更为广阔的涵义而并非仅仅是那种方式。
现代陶艺可有时尚性,但决非等同时尚。在体现社会共性——现代性的同时,通过对陶瓷本质的理解和追寻,怎么去体现个人对陶艺的理解:比如社会、文化、宗教、哲学,历史及陶瓷本身等,发扬出你独有的审美感受。我老这样想:外国人做陶很大程度上是玩,而我们却是当它一门学问、事业去探究,我们更多的是在共性中去寻求个性,因而也就是说继承优秀传统加以深化并融纳自己的东西而形成个性,也就更注重东方文化的意蕴和自身文化积累。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缺乏文化,作品永远大不起来。
我又想,如果我们不仅仅是用现在流行的眼光而从接近陶瓷本质的跟光去看待现代陶艺,中国应该有了一些好的作者和作品,虽数量不大,还有待成熟深化。更重要的是要有普及的面,形成一个金字塔形。还要有更个性化的材料运用及方式,以便易找到个性特点。
陶艺作为一种纯主观的创作和文化,更要投入大量精力甚至是全身心投入。晴蜒点水不够,光凭精英意识也不够,稍稍事之即成“先驱”、“倡导”等仅达到功利目的,与陶艺本质无补。它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和思考,作品比名声重要。陶艺这片净土已示再纯净但依然神圣,我们要善待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