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提速
发布时间 2011-03-09 浏览 51654 次
“两会”上公布了大运河申遗的时间表:中国八省市联合进行的大运河申遗正在有序进行,35个城市都已编制了大运河保护规划,争取2013年提交申遗文本,争取2014年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或浩荡或平静的大运河,从北京一路向东南穿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最后联通钱塘江,其流域之广阔,古迹之丰富,几乎任何一项世界遗产都无法与之相比。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在全国“两会”上表示,由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八个省市联合进行的大运河申遗正在有序进行,35个城市都编制了大运河保护规划,争取2014年大运河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单霁翔此前曾表示,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0年的启动阶段,第二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2年的保护、整治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13年到2014年的申报阶段。而在经过了启动阶段以后,当下已进入保护、整治阶段。

  南北仍存差异

  申遗就是“大考”

  国家文物局跨省协调机构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身兼扬州市文物局局长,这些年他去过不少运河沿线城市考察申遗工作。对于单霁翔表态的“2014年大运河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顾风昨晚在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时间应当是可以达到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未知数。

  顾风说:“这标志着大运河申遗的快速推进,无论是从普世价值、独特性,还是从影响力来看,大运河申遗都可称得上是理直气壮,但是谈价值最终还要具体地落实到遗产点,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大运河申遗一直存在着南北地区的差异。”他认为,大运河在有些省段已经废弃,很多水工遗迹深埋地下,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核心价值的研究,对从事申遗工作的人员都是“一场大考”。

  大运河沿线共有30多个城市参与申遗,而每一个城市都希望自己的河段有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点。顾风认为,这需要从申遗全局着眼,严格地按照标准来遴选,“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整体上要领异标新,在具体策略上要删繁就简。比如运河沿线的桥当中选三座最好的就够了。”顾风认为较为合适的方法是:先用少而精的遗产点完成申遗,成功后不断扩展新的遗产点,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日常化。

  据悉,目前,江苏、浙江的扬州、杭州、苏州等城市对运河的保护工作及运河文化开发的力度很大,相反,同样是沿运河城市的沧州、聊城、德州等城市,对于运河的保护、治理等方面做得不足。去年发生的沧州大运河出现成片死鱼污染事件以及发生在沧州运河段违法建筑侵占河堤现象,都说明部分地区在这几年运河保护工作中的不足。

  20多年申遗路

  不反对“运河开发”

  作为比巴拿马运河早2200多年,比苏伊士运河早2300多年,比土库曼运河早2400年的运河,大运河深层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是难以用简单的经济标准来衡量的。

  回顾大运河申遗的往事,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87岁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此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20多年前中国申报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时,专家们就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但当时普遍的观点认为“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一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较重、一些河道已经改变,因此大运河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而另一个顾虑是,大运河的主体是隋炀帝主持修建的,修建的初始目的也是供皇帝骄奢淫逸之用,大运河申遗会否产生意识上的负面影响。大运河申遗的事情也就因此耽搁下来……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列入其中后,再加上国外运河成功“申遗”的先例,2006年3月,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京杭大运河列在首位。2008年,京杭大运河“申遗”事项经过有关专家建议和论证后,将通往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整合在内,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京杭大运河申遗”也因此更名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大运河申遗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

  虽然大运河拥有丰富多样的遗产形式,但罗哲文仍然表示,家底不清是从开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大问题。不少地区对大运河实体脉络、文化遗产的数量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等问题依然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大运河本身复杂的构成有关。大运河不仅时空跨度大,所包含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在保存现状上也是千差万别。京杭大运河在山东济宁以北的部分已经断流,济宁以南的部分,从元代至今还在作为运河通航使用,但是不同地段运河情况不同,有的河道发生变化,或者变宽、加深;或者原来河道已经废弃,在其附近开通了新的河道。隋唐大运河在时间上比元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至少早800年,由于社会与自然原因,如今的隋唐大运河多已废弃而且经淤积掩埋成为地下大运河。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不赞成“运河利用”,但不反对“运河开发”。他曾说:“运河的保护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