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普”队员回忆说,他们迅速赶往盗墓现场,“那个地方特别偏僻,像我们这样专门搞考古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的人都很少到那里去。 ”
经现场勘察后得知,被盗的是辽代的砖室墓,盗墓者已经打开了两座墓葬。虽然没有发现墓志,但是从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看,考古专家认为墓主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比较高。
墓葬的形制因为盗墓者的滥挖而遭到了严重破坏。普查工作人员非常惋惜地说:“这些盗墓者利欲熏心,他们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挖出墓葬内的文物,一气滥挖,把很多有考古价值的东西都破坏了,让人痛心。 ”
朝阳县是个文物大县,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有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在“二普”期间,朝阳县境内就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墓葬。
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王朝(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现在的辽宁就是其当年统治的主要区域之一。
目前我省发现了大量的辽代遗迹,其中尤以墓葬居多,出土有墓志的纪年墓约70座。辽墓多为砖筑墓室,有的还绘有壁画,一般来说随葬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丰富。
但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古代墓葬,采用非法手段进行盗挖,严重损害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
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辛占山痛心地说,目前盗墓行为已经成了危害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破坏古墓葬的现象非常严重,几乎每年都有此类案件发生。我们在工作中也常常看到盗墓者留下的盗坑,而盗墓者使用的盗墓工具及采用的盗墓手段也越来越先进。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仅2009年一年朝阳县便破获盗墓案件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0多人。被盗的多是辽代贵族墓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收缴的100余件文物中,珍贵文物就有70多件。其中银鎏金錾花鞍桥、青白瓷注碗、白瓷龙首流注壶、青瓷托盏等,都是不多见的文物珍品。
备忘录
那些本不该倒下的老建筑
沈阳重型机器厂
沈阳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37年,当初它是日本“满洲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奉天制钢所。解放后,它成为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器制造企业,制造出了第一台锻锤、第一台初轧机、第一台火车车轮和轮箍轧机、第一台自由锻造水压机,共创造出“全国第一”和填补国内空白200多项。
2009年沈阳重型机器厂拆迁前,炼钢车间的主厂房内还保留着日伪时期的天车以及用航空炸弹头改制成的提示钟,和带有“1936”清晰字样的铸铁管。其厂部主楼建筑风格独特,是很少见的日式办公楼建筑,代表了当年亚洲乃至世界工业建筑的最高水平,是我国现存工业文化遗产中优秀而独特的建筑。但十分可惜的是,这一优秀历史遗产在搬迁中却未能保存下来。
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
凤鸣街东西长约1200米,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本是一条保存比较完整的老街,但是在2010年对这条街进行了整体改造,如今那些老建筑已经被拆除了一大半。
凤鸣街曾是大连最后一条保存得比较完整的老街。在这条街区里原有200余栋老建筑,它们是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日本侵占大连时期,依照当时欧美规划建筑理念而兴建的住宅区。建筑多为二三层小楼,造型别致,每栋楼都不相同,而且都配有独立的院落,树木、假山点缀其中,很是优美。
在这些建筑中,有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郭沫若的夫人郭安娜、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沈其震等10多位名人的故居。
包括凤鸣街在内的高尔基路沿线地块于2010年进行了拆迁。据有关部门介绍,改造后的凤鸣街一带将大体保持原有的风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长春故居和郭安娜故居,将予以原址保留。但一些专家和文保志愿者却有不同意见,他们呼吁对于像凤鸣街这样极有保留价值的老街,绝不能进行伤筋动骨的拆除,而是应按修旧如旧的原则,积极妥善地予以修缮保护。
抚顺剧院
曾几何时,如果你想在抚顺看一部气势恢弘的大片,或是欣赏一台高雅的交响音乐会,抚顺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到抚顺剧院去。 ”
这座曾令许多抚顺人自豪的欧式建筑是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建。
抚顺剧院由苏联建筑专家设计,是座欧式建筑风格、可容纳2000人的超大剧场。这座剧场设计有可旋转的舞台,如此先进的功能在当时是很鲜见的。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抚顺市民都把在抚顺剧院看一场电影或是听一场音乐会当成一种享受和骄傲。除了放映电影,抚顺市节庆期间的大型演出及各种大型活动也都安排在这里举行。
然而它却没能躲过一场拆迁,2008年,抚顺剧院最终告别了历史的舞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辽阳纺织厂
辽阳纺织厂(简称辽纺)有70多年的建厂史,前身是日本国富士瓦斯纺绩株式会社于1923年在辽阳建立的“满洲纺绩株式会社”。
在筹办初期,为平抑社会上反对的舆论,曾吸收城内东街周家馆子财东周建人投一小部分资金,美其名曰“中日合办”,但随后很快又将周排挤出去。同年6月该厂破土动工, 1924年5月开始试生产。 1948年10月30日辽阳解放,辽纺积极组织复工,11月9日正式开工生产。
如今,该厂在破产停产多年后,一些颇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已遭拆除。
沈阳冶炼厂大烟囱
沈阳冶炼厂始建于1936年,当时称作奉天制炼厂。该厂曾拥有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堪称绝版的完整的冶炼工业流程和设备,还有据说是全国最高的烟囱。
2004年3月,这些刻有沈阳人珍贵记忆的老建筑在施工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中轰然倒下。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俞孔坚在目睹沈阳冶炼厂大烟囱被拆除后曾痛心地写道:“‘轰!轰!轰! ’三声巨响,3座百米高的沈阳冶炼厂大烟囱在爆破中瞬间土崩瓦解……拆迁队伍和推土机进场,彻底在地球上抹去了这个始建于1936年的老厂。我则流下了眼泪,而流泪的也不止我一个。因为就在头一天我还流连于迷宫般的厂区,叹惋那精巧的冶炼工艺流程,观摩那看似怪异的机器设备,惊叹那宏伟的大跨度厂房和那三柱足以标志沈阳的百米烟囱……
一夜之间,所有却都已成为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