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深锁半世纪的广州文塔
下一主题:中华古籍流失状况将全
发掘结束后,市文物部门率先对墓室展开抢修,确保墓葬本体的结构安全。目前,墓葬后半部的券顶已修缮完成,并按照“三券三伏”的结构原样复原;贯穿墓葬前后室的断裂石梁也进行了修补加固处理,从而排除了墓室因承重问题而坍塌的隐患。按照规划设计,洪保墓上方将架设仿古式轻钢玻璃架,这样既能抵御雨水和紫外线对文物本体损害,也便于将墓葬形制直观地展示在公众眼前。
“预防式”修复,南唐壁画重现光彩
南唐二陵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寝。其中,先主李昪的钦陵墓门及三个墓室均以砖砌或石雕做出梁、柱和斗拱,再用赭石、丹粉等颜料绘上牡丹、莲花、云气纹等彩画。这是目前国内墓葬中现存最早的附属在柱枋部分的彩画遗迹,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然而,由于常年被水汽侵蚀,南唐二陵墓壁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风化褪色,并滋生苔藓和藻类等病害。察觉到千年壁画的受损迹象后,市文物部门提前着手展开保护措施,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察、取样分析以及局部试验,并编制了《南唐二陵墓室濒危彩画抢救性治理工程设计方案》。该方案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修复团队”于去年10月展开第一阶段的壁画修复工作,对钦陵甬道、前室和中室的彩画进行“预防式治疗”。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修复采用了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去除了壁画表面滋生的苔藓、藻类等病害,并对因风化褪色的彩画进行了重新显现。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精心“治疗”,一度无法辨认的钦陵壁画重新恢复了昔日的古朴原貌。今年,专家还将对钦陵墓室内的其他彩画展开修复工作,南唐二陵的防渗止水工程也将同时启动,以便改善墓室内部的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