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间的房方就在新锐绘画奖中挖掘到了欧阳春和高瑀等人。其中,高瑀当年还获得了铜奖。房方记得当时看到作品光盘就觉得眼前一亮,很兴奋,“欧阳春类似涂鸦的绘画在当时非常少,而且也找不到其模仿成功艺术家的痕迹。”
此后,房方的星空间与欧阳春签了3年的合约。
游戏规则 资本市场不断“抬升”新人
“当代艺术体制下,艺术家往往在画廊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就能进入拍卖环节,市场会用资本这一选票来投出艺术家,”伍劲说。不过他也强调,与娱乐造星不同,艺术界造星不可能依靠网络投票,再者娱乐明星要有票房,但艺术不需要,两个大收藏家就可以决定艺术家的命运。萨奇的购买可以决定达明·赫斯特能否成为明星,“艺术相对来说是一个更精英的游戏。最终买单的还是少数人。”
伍劲策划首届新锐绘画奖时,就考虑要跟当代艺术的体制衔接得很紧。在做展览时,他知道画廊和部分收藏体系都会关心这事,“通过一个展览平台,吸引了一群人来持续关注、推动,形成一种合力,这就是艺术界造星的过程。”
为了争取到这部分精英人士,除了画廊渠道外,拍卖则是一个更直接、更显现效果,房方表示,“中国的藏家了解艺术家并不是通过展览或媒体,而是通过拍卖会。如果艺术家作品不上拍,就很难接触到市场那只无形的手。”为此,画廊便会通过各种关系,将艺术家的作品推上拍卖市场。
早在2004年展览时,新锐绘画奖就引来了香港佳士得张丁元的关注。当时,张丁元从中挑了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去拍卖,其中就包括高瑀。没想到来年春天高瑀的组画《长在红旗下》拍出了21万,“21万是什么概念,当时同样也可以买到刘小东作品,”伍劲称,市场证明高瑀是个有明星潜质的新人。而在两年后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当中,高瑀的《猜不懂,你也看不透》以近3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亚洲同龄艺术家的最高成交纪录。
伍劲指出作为年轻一代之所以能在拍卖场上赢得藏家的资本投票,是因为刘小东等成功艺术明星的经历给了画廊从业者、藏家信心。2003年,北京一画廊从美国画廊花了16000美元买了刘小东的《烧野火》,中间又卖出过两次,到2010年春已涨到900多万,加上佣金超过1000万。“这事之前就发生过,以后也可能发生。”2008年春,高瑀的作品突破百万。而在2004年购买《长在红旗下》的藏家在2009年又把这幅画拿出来时卖了60万,“这证明藏家的判断是对的。从高瑀过去五年的成长看,他没让早期高价购买的人失望”。
而通过市场洗礼,高瑀、欧阳春的身价已不是出道时的价位。尽管目前两人还与星空间签订合约,但房方表示已不便透露两人身价,“市场在变,画廊的应对也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