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艺术沙龙去高价化
发布时间 2011-04-16 浏览 50000 次
。另一方面,没有了林立的天价作品和明星艺术家,数天内聚集在同一个展厅里的很多参展画廊想必会放松不少。

  由此,主办方当然也“减压”了。在各种类型的艺博会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艺博会之间无不殚精竭虑地邀请顶级的画廊,组织出手阔绰的藏家群体,在场租和展期上绞尽脑汁,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恶性竞争。而春季艺术沙龙,现在打算主动放弃那些激烈的正面战场,去幽暗处寻光明。

  这个“幽暗处”就是新的藏家群体。“中国没有真正的艺术品藏家,我对那批40岁以上的藏家已经彻底失望了。”春季艺术沙龙总经理葛千涛这么说。现在,他的目标锁定在了“80后”年轻人,他认为这批人当中将有一部分形成今后的藏家群体。葛千涛还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买过贺友直的插画,不贵但很隽永,这回忆一直揣到今天。艺术家的作品,不一定非要在拍卖行和艺博会上卖出天价,它也可以跟普通人发生关联,成为生活中某处细微的美感。按照自己的体验,葛千涛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当然也会愿意去买艺术品,前提是要买得起。

  “要把艺术变成大众游戏”

  在春季艺术沙龙当中走完一圈之后,可以发现今年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去高价化”。多年来,在各种中国当代艺术的展会上,一看到作品标价就先“数零”,几乎成了很多人的条件反射,但今年春季艺术沙龙中大量作品的价格都只是四位数。“艺术在中国已经成了一小部分有钱人的游戏,应该把它变成大众游戏”,这是葛千涛打算做的事情。他说曾经看到有数据统计,欧洲平均每户人家藏有17件艺术品。一些欧洲的朋友家里到处挂着画,不一定都是有名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在100欧元左右。人家买件喜欢的艺术品,就跟在路边买一束花一样自然。反观中国,艺术品的天价都在这里诞生,但艺术和大众依然没什么关系。在葛千涛看来,天津文交所的案例,是资本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样本,以极端的方式把这种扭曲裸露在公众面前。

  艺术的本意是装点生活,但现在确实被资本炒作弄得严重走形了。要拓展艺术收藏者的人群边际,让年轻人拥有和艺术相关的青春记忆,免费开放、撤掉门槛是让艺术进入生活的举措,在展会上主推不算昂贵的艺术作品也是。

  事实上,这些新动向可以说是主办方尝试的突围方法,也可以被理解为激烈竞争下的生存之道。首届新加坡艺博会1月份已经结束,业内评价甚高;香港艺博会马上就要开始,它向来被视作最具侵略性的大陆艺博会们的竞争者。越来越明显的是,亚太地区的艺博会版图上,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将成为很多顶尖画廊最后保留的两个目的地。随它们而去的,是大批藏家和艺术资本。春季艺术沙龙主办方明白,在它的展区里,顶尖画廊和大藏家今后必定分流。与其将来惨淡经营,不如现在主动转身。可能的话,还可以尝试网上艺博会。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