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是创作,还是流水线生产?
这一案件,渐渐聚焦到范曾与郭庆祥两个人身上。案件未及开庭,郭庆祥接受各类媒体采访高调应对,不仅直指“范曾流水线作画”,并公布照片为据。在照片中,可见所谓“流水线作画”的步骤:一面巨大的白墙之上,整齐地悬挂着10张大幅宣纸,所有白纸上面出现的近乎是同一个“古人”的头部,画面其他部位还未出现。而在这面白墙最末端的一张白纸前,范曾正在作画。
实际上在《文汇报》一文中,郭庆祥就写到了自己当年收购“这位名家”画作的经历:“当年,有朋友找到我,希望我收购200张他的作品。那时候,这个画家境遇不顺,希望卖掉些画度过难关。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尺4000元,不那么离谱。我随即打了200多万过去。很快拿到了第一批画,展开一看,题材与技法严重雷同,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人物是任伯年的,花鸟是李苦禅的,七拼八凑当作自己的了。二次交货前,我跑到他的画室去看个究竟,出乎意料的是,他将十多张宣纸挂在墙上,以流水操作的方法作画。你猜怎么着?每张纸上先画人头,再添衣服,最后草草收拾一番写款,由他的学生盖章。这哪是画画?分明是在画人民币嘛。”
郭庆祥说,“希望由我这篇艺术评论文章而引起的所谓名誉侵害官司,能给艺术创作和文艺批评带来些思考,提醒艺术家自觉担当起艺术创新的责任,能够让大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艺术审美以及道德价值观。”
【聚焦】:范曾“赢面不大”
官司开庭在即,记者联系万达玥宝斋获悉,22日开庭那天郭庆祥自己不会出席,但会委托自己的律师进行陈述。郭庆祥表示,“我站出来说话是对事不对人,我只是对流水线作画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做出批评,范曾用什么方式作画是他的权利,但把伪的艺术说成真的,就是欺骗大众,他这样的行为对艺术教育和公众对艺术的看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艺术评论家杨小彦认为,“为批评着想,我们还是应该要有更开放的言论空间,被批评的艺术家,即使是已经成交很高的人,也应该大度地对待批评”。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合伙人肖文全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艺术领域素有“百家争鸣”之说,三篇批评文章并未指名道姓,对号入座提起诉讼并非明智之举。而且是否构成名誉侵权要看侵权的事实、结果和行为是否存在,以及侵权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于侵权事实的认定,一般从两方面给予认定,一是主观上是否存在恶意,故意贬损他人的名誉;二是所述之事是否客观存在”,肖律师告诉记者,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范曾打官司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