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述,笔者认为,对国学有着深入研究和较高造诣的康、雍、乾三朝帝王,对颇受中国明清文人喜爱的以含蓄美为主旨的典型汉文化代表艺术宜兴产紫砂壶器缺乏真正的了解、理解和领悟。他们并没有像重视和喜爱色彩斑斓、风情万种、造型和纹饰复杂多变的景德镇瓷器生产那样亲自审查、设计瓷器的造型和纹饰,直接派出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钦差大臣以“督窑官”身份常年驻守景德镇,全过程监督官窑瓷器的生产,并允许在成品器出窑前署上“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官款以示认可。对进贡的宜兴紫砂壶器,凡被康熙、乾隆二帝后加工,饰以珐琅彩、御制诗、山水画的,则允许打上“康熙御制”、“乾隆御制”官款。凡未被康、乾二帝“后加工”过的宜兴制素胎紫砂壶器,则一律不准署款,保持素胎原样。雍正皇帝则不然,对即使被他用描金工艺重新装饰加工过的宜兴紫砂壶器,因雍正皇帝不喜欢,仍不予以署款。如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20余件2008年才被确认为是雍正朝制的宜兴胎紫砂壶器,即使宫里做了后加工装饰,也无一署“雍正御制”官款。这说明马背民族出身的康雍乾三朝帝王在艺术的美感和取向方面还是偏好热烈张扬、五彩缤纷的满民族风格,对看上去土得掉渣、“黑乎乎”的宜兴紫砂壶器,他们在不能直接接受的同时,本能地认为它们还只是个没有完工的“半成品”(宜兴胎)。因此康、乾二帝只能接受在宜兴胎上再饰以珐琅彩、御制诗、描金山水等复杂工艺的宜兴器,方认为才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才具备应有的皇家气派和正统艺术风范。而雍正皇帝则不论是否有无后加工的宜兴紫砂壶器,一律不许署“雍正御制”官款。
5月21日,北京嘉德紫砂壶拍卖专场上,一把清乾隆御制诗四方壶从40万起拍,最后以900万成交(含佣金),说明宜兴紫砂壶器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与瓷器、书画、玉器等艺术品一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动辄数亿元一件的官窑瓷器相比,900万虽算不得什么,但我们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原本在数量上不及官窑瓷器万分之一的古典宫廷紫砂壶,因其特有的无可比拟的稀缺性,其拍卖品的亿元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