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比说古玉
发布时间 2011-06-15 浏览 50345 次
“璞韫昆山,镂传印率”,“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较“蝉翅”。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胎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番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呢?这与玉材难得且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混淆,故制玉不提倡薄胎之工。

从玉器造型上看 中国古代玉器的形制相当丰富。日本古代玉器的形制是只限于珠、管、钩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形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和人物浮雕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器型相比,玛雅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从玉器装饰图案上看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型,综合型多种题材。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茛苕叶饰和“西番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型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