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故事
“收藏爱好者不要独来独往”
皇甫江潘凝夫妇有一家西洋古董行,钟表首饰这些共有几千件。但令皇甫江在收藏界知名的是他藏有近5000件冷兵器。皇甫江一直坚持认为,在收藏方面,中西文化交汇是最好的,中国人应该要学会“睁眼看世界”,学会接受不同文化。而和他的观点殊途同归的还有另一名藏友古先生,在广州一国企上班的古先生业余从事收藏工作已有20个年头。他建议收藏爱好者最好不要“独来独往”,“收藏是一个反复比较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聚合其他人的资源才能实现收藏效益的最大化。但要加入"圈子",自学收藏知识和理论很重要。”另外收藏非一个谋求一夜暴富的博彩行为,反而能够在收藏之中学到鉴宝知识和传统文化,看到好收藏品,认识好朋友,这种收获才最实在。
专家建议
先学知识再购买收藏不可太浮躁
大部分来鉴宝的市民通常第一句话就是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能值多少钱?”专家们认为其实这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走进收藏,就一定要多掌握鉴赏知识,二是不能带着太浮躁的发财心态来投机文物。
回归欣赏艺术品本身价值
全民收藏热后,文物市场跟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刘成基介绍说,以前大家觉悟比较高,藏有文物就会捐给博物馆,现在大多数是有偿捐赠,而且现在来求鉴的很多人都是冲着一夜暴富来的,但哪会都是这么幸运呢!专家谢海山也表示,收藏热跟财富观的变化也有关系,国内经济发展了,投资致富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很多市民的收藏水平和知识却并未跟上,把艺术品当做商品来投资,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建议市民应该以平常心态对待收藏。冯素阁也建议,“爱好收藏的市民尽量少买,尤其是不要花大价钱买文物,应该多参加展览活动,了解更多收藏知识,多看博物馆展览的文物和撰写的书,看多了真品才懂得如何辨别真假。”
古今通宝公司的王女士一直对找她鉴定或者把宝贝放在公司拍卖的街坊说一句话,“如果想靠买卖文物来发大财,就等同于被雷劈的概率一样。每次看到有人花一生积蓄把文物当商品一样去买卖,就很心痛。应该让文化回归艺术品的本质,多学习多看多交流,提升自己的鉴赏和欣赏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她说甚至见到过街坊带来的古董在被专家认为是仿品后居然揪住专家的脖子要大打出手,这种心态和素质真的是太需要提高了。
文物鉴定人才也鱼龙混杂
同时,刘成基也指出目前鉴定文物的人才鱼龙混杂。“许多人自称是专家,又不一定是专家。像我们单位,要考取国家责任鉴定员,需要有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中级以上职称、在文物鉴定站工作过5年以上等等,才能拥有文物鉴定责任人资格。”但是,民间确实有许多在某方面文物很有见识的收藏家,功力非常深厚,但由于没有相关资格证明,是否遇到真专家,一时也很难确定,“所以,目前收藏这么热,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确相对少一点。”
笔者手记
这年头有那么多街坊对各种老物感兴趣,从“盛世玩收藏”的老话看,确实是个大好事。不过,冲去找专家的大都是初入门者,兴冲冲怀抱希望而去,却被告之大多是仿品,实是一大遗憾,这说明“收藏”是门大学问,还真不是随便能“玩”的,得下苦功夫修炼。
专家们也说了,玩收藏最紧要把心态先摆正了。不少街坊纯粹是只想发财,一听说宝贝所值的价格不高,就开始铁青着脸,生老鼻子气,最夸张者居然还揪着专家的脖子要揍人,这可就没意思了。玩收藏是讲文雅、论修养和长知识的好事,如果只认钱的价值,不讲文化内涵,那还是别玩收藏了吧,买只好股票或许还更能实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