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限客”更需“分流”
尽管西湖的“限客令”正式出台尚需时日,但专家认为,西湖实施最佳容量与极限容量的控制措施,必须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来实施。据悉,杭州市政府为西湖风景区起草了9项特别规划。其他特别规划也已准备就绪,如《杭州西湖南线景区总体规划》、《西湖西进控制详细规划》等。正在制订中的规划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交通规划》。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郑卫认为,西湖“限客”不能“一刀切”,更积极的措施应该是“分流”。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介绍,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近两年积极开发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新景点,也是为了帮助西湖景区分流,丰富杭州旅游的内容。
据新华社电 西湖申遗成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1个,位列世界第三,令人兴奋。但是,但担忧挥之不去:一些地方的申遗往往被念成了一本“生意经”,最后成了旅游业的添加剂、房地产的膨大剂和地方经济的兴奋剂。
在巴黎第三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坦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大量不和谐的建筑出现在缓冲区,是中国许多世界遗产地的通病。不扭转开发在先、保护在后的错误思想,中国的申遗道路将越走越艰难。重商业轻文物,先开发后保护,甚至边申遗边仍在破坏,我国有太多前车之鉴。
申遗成功之后,有的世界遗产地也仍然抑制不住把申遗当成生意来经营的冲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在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呈现了几何级增加,游客的蜂拥而至带来了新的保护难题。
还有人预言,西湖申遗将直接导致杭州房价再次飙升,在更为巨大的卖地收益面前,如何坚持保护为先,开发为末,如何避免与西湖为伴的居民最后不得不因为房价高企而远离西湖,都是摆在遗产管理者面前的更大难题。
西湖的核心审美内涵就是“天人合一”。让“天人合一”的东方美真正成为公众的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必须少一点经济发展的兴奋剂,多一点反思和检讨的镇静剂。
申遗与其说是一种成功,不如说是一种责任;与其说是一次发展机遇,不如当成一次检讨机会,检讨一下过去走了多少弯路,将来怎样保护得更好。
链接
五大连池
退出申遗
此前报道中很有希望“申遗成功”的中国五大连池,在最后一刻选择了退出。而在五大连池之前,本届大会已经有5处遗产申请方主动退出。
一位现场表示:“一旦被否决,这个遗产再次申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而如果自动退出,今后几年可能还有重新再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