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咖啡为什么如此特殊?
发布时间 2011-06-27 浏览 53371 次
堪成本重负,至1850年,咖啡种植庄园减少到186家;

至1900年,牙买加政府制定了第一个咖啡质量标准,但该标准遭到众多私人庄园主的抵制,最终没有实施;

此后,由于缺乏质量标准的约束,蓝山咖啡出口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其国际声誉,至1943年,当时蓝山咖啡进口大国加拿大拒绝进口蓝山咖啡;

1944年,牙买加政府意识到规范蓝山咖啡产业的必要性,重新制定了蓝山咖啡产业的三条规范建议:①集中加工蓝山咖啡豆,②建立蓝山咖啡质量标准,③成立CIB,专门负责对市场的组织、管理以及出口监督者的角色;

1948年,闻名全球的牙买加咖啡局(CIB)正式成立,同时牙买加政府立法《牙买加蓝山咖啡产业管理法例》,CIB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管理监督提升蓝山咖啡质量,重拾蓝山咖啡全球声誉;此时,对于蓝山咖啡的定义已经在法例中作了严格规定:①赋予包括wallenford在内的4家法定咖啡庄园集中加工蓝山咖啡豆,以保证蓝山咖啡质量,②生长在3000-5000英尺蓝山区域,③蓝山咖啡出口分等级:No.1,No.2,No.3,圆豆;

1960年开始,遭受飓风侵袭的牙买加蓝山区域,摧毁了大部分庄园的设施和咖啡树,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外资本提供了帮助,也取得了大部分庄园的股份和优先进口权,此时,牙买加政府为维护国宝级蓝山咖啡的声誉,仍保留wallenford庄园为国有,并将CIB部分监管职能Wallenford,Wallenford庄园成为CIB的代名词,肩负管理、革新咖啡产业的使命,庄园管理者也由政府部门任命。


蓝山咖啡品质控制

①牙买加咖啡局官方注册Logo,用于对出口牙买加蓝山咖啡的认证检验;

②牙买加咖啡局(CIB)官方注册BLUEMOUNTAINCOFFEE®商标,标识正宗牙买加蓝山咖啡外包装;

③WALLENFORDCOFFEECOMPANY早期注册商标,标识WALLENFORD蓝山咖啡外包装。

随着牙买加蓝山咖啡声誉的全球化,以及全球对牙买加蓝山咖啡种植的引进,造成了市场上出现在众多仿冒的蓝山风味咖啡,严重影响了正宗蓝山咖啡卓越的声誉。近年来,牙买加政府极力主张蓝山咖啡在本国烘焙和原包装出口,而非以生豆形式出口,以避免仿冒蓝山风味咖啡的冲击。这种举措重要性在于牙买加咖啡局能够监控到蓝山咖啡出口的每个环节,保证蓝山咖啡的纯正和高品质。


Wallenford品质标准

在蓝山区域,蓝山咖啡的法定生产区域为3000-5000英尺,Wallenford只挑选生长于海拔4000英尺以上的蓝山咖啡果加工。不仅如此,牙买加规定的4大法定蓝山咖啡加工厂Wallenford与MavisBank,SilverHill,MoyHall占据蓝山咖啡出口量的90%,而Wallenford,MoyHall出产的蓝山咖啡更是被誉为“SuperiorQuality”(绝对品质)。

Wallenford庄园极为严格的品质控制,还体现在产品保质期上,通常单品烘焙咖啡保质期限为12个月,而Wallenford执行制定的最为苛刻的8个月产品保质期,显然在放弃经济利益的同时,wallenford却赢得了全世界咖啡老饕的高度追捧,在他们对所有牙买加蓝山庄园的评价中,Wallenford在品质管理、稳定度、知名度和风味中表现最佳。


有限的蓝山咖啡出口配额

据截至2004年牙买加CIB出口统计数据,有限的蓝山1号配额中,85%分配到日本,5%美国,5%欧洲,5%其他国家。但全球正宗蓝山1号的消费分配中,据国际咖啡协会(ICO)统计,中国却占据蓝山咖啡15%的消费量,这让全世界惊愕不已。原因在于部分日本、澳大利亚、欧洲蓝山咖啡份额通过直营分公司出口到中国。

以上出口配额和消费分布的差异,让牙买加政府感到极为尴尬。不对称的蓝山咖啡出口配额,使大部分的利润留存在日本等国家的贸易企业中,牙买加咖啡产业并没有因此获益。转变的关键在2005年,牙买加农业部长明确宣布:蓝山咖啡应该更多的留在牙买加烘焙,直接通过配额分配,倾向于从牙买加直接流通到消费国家。

牙买加政府所依赖的改变出口配额的手段,就来自于其政府直接控制的Wallenford庄园,获得wallenford蓝山1号配额,就意味着牙买加咖啡局(CIB)认可对该国或该公司的配额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