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字文章被媒体连载
“很多人都知道喝茶好,但问他们为什么好都说不出来。”老马说,自己查阅资料发现,青岛市几乎没有全面、系统的关于崂山茶文化传播方面的著作,而很多市民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也很贫乏,他希望更多的青岛人了解家乡的崂山茶,于是便根据自己讲课的手稿用了5年多的时间,撰写出7万多字的《崂山绿茶冲泡技艺》一文,并于2006年5月至9月被媒体连载,他的文章也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获得殊荣。
“为了写书我每天晚上只睡4个小时。”老马告诉记者 ,从2003年打算写书开始,自己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为了不被人打搅,自己关门以后会用报纸把门缝全部塞起来,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是常事。
“欠家人的太多了。”老马说,这几年家里活都是妻子一个人干的,所以现在累得腰椎不好,经常住院。自己在写书的时候,儿子也在上高中,每天回家以后儿子都已经睡觉了。
自创崂山茶冲泡新方式
“我主要研究的是茶艺,所以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也最多。”老马拿着自己的脚本给记者看 ,里面围绕中国饮茶文化探源、崂山绿茶的冲泡技艺以及饮茶与健康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大家都知道铁观音泡茶的工序和火候 ,但没有说崂山绿茶怎样冲泡。”老马给记者介绍说,崂山绿茶分为三种,经过多年的研究,自己把三种茶的冲泡方式和器皿区分开来。第一种扁茶,一般都比较鲜嫩,不宜泡得太过,所以适合用玻璃杯,这样泡出来的茶叶,形状完整,不会有熟汤气。还有炒春茶,这种茶耐泡,所以适合用壶。而烘春茶,揉捏较轻,完整性好,用盖碗冲泡,既可以充分泡开又可以观赏茶叶。
无力支付10万元出版费
书写完后,老马兴致勃勃地拿着样本,先后到青岛出版局、海洋大学出版社、崂山文化局等有关部门。“他们对我写的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老马告诉记者 ,多家出版单位看完书后都表示写得不错,如果能出版,对青岛和崂山茶都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所以把原本花费十二万多的费用压到10万元。
“10万元钱对我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老马说,他和妻子下岗后开了这个小店,卖茶叶加送水每个月不过就挣一两千元,几乎都用在上大学的孩子身上了,而且体弱多病的妻子经常住院,家里已经负债累累 ,全家只能靠自己送水维持生计,即使要出书,自己用失业证贷款,顶多只能贷1万元。老马几乎绝望了,“我即使贷款1万元,也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更多人能获取茶文化、茶科学知识,并通过饮茶使身心愉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