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名窑之钧瓷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7-07 浏览 47396 次
器品,种种措施限制了民间生产钧瓷,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除成品经挑选后,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一方面,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对钧瓷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民间钧瓷技艺控制越严,技艺传播推广伤害就越甚。从北宋靖康之难后以后,部分钧瓷艺人被金人掠往北方,部分钧瓷艺人南迁,钧瓷技艺四散,钧瓷官窑风光不再。禹州的钧瓷官窑沉寂了,被战祸波及的钧瓷艺人却将钧瓷的生产技艺播散到了全国各地。

现代钧瓷主要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钧瓷艺术品,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和所形成的不同风格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恢复阶段和创新阶段。

恢复阶段:50年代到80年代末是对传统钧瓷生产工艺、艺术效果的恢复和熟练掌握阶段,造型追求仿古风味,吸收古陶瓷、宋元钧瓷以及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点线面完美地集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在大的体面上加以小的浮雕装饰,形成了古朴大方、端庄典雅、浑然一体的造型风格。在釉色上,多以红蓝为主,自然窑变相互交融渗透,灵活多变,色调凝重,浑厚玉润,釉下多细泡晶点,神秘微妙。制作工艺上以注浆成型和手工拉坯为主,胎质多灰黑坚实,也有白胎产品,多为灰白色,足部加工精细,多施以酱色妆土,施釉上为单一釉,多层叠抹,烧成以煤窑烧制为主,重还原气氛,不易掌握,成品率较低。

创新阶段:自90年代初至今对传统工艺和窑变特性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烧制工艺的改革成果,新原料的运用,结合现代审美意识,淋漓尽致地发挥钧瓷窑变特性,对钧瓷的生产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艺人们大胆吸收各窑区和其他艺术品种的优秀风格。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自由化,作品外轮廓线条流畅、饱满、夸张、洗练,视觉面有意加大,少浮雕装饰,以便充分发挥釉面窑变的装饰效果,釉色多以青白釉为底釉。通过施釉的多样化,在充分认识钧釉窑变特性的基础上,从而达到集约地展示钧瓷窑变山水、图案、纹路、片纹的特征,追求一种清新、奇特、精美绝伦的釉面效果,达到了天工和人巧的完美结合。制作工艺上注浆品较多,以白胎为主,胎质细密青白,足部重加工,并施棕色护胎釉,做工精细,釉面光洁,手感滑润,色调清新素雅,棕眼、釉泡较少,烧制工艺多以液化气要为主,成品率较高。这一阶段的上乘之作造型简练、饱满富有创意,釉色变化自然不呆板,形成的图案、纹路不是钧瓷窑变风格,不是人为所致,做工精良,无丝毫缺陷。(编辑:黄志炎)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