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
促进中国玉石产业升级
作为世界的未来市场,世界的玉石产业链资源,逐步延伸到中国市场,珠宝品牌的定位以及产业链升级开始提上日程,生产——加工——销售这条单一的产业开始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迄今为止,中国国内的珠宝品牌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化优势开始显现。这种优势的产生是因为许多相关企业在地域上处于同一地区,在原材料和半成品、配件、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以玉器为代表的珠宝玉石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珠宝玉石行业作为现代工商业中的一个类别逐渐形成。珠宝原料及其制品从流通体制上也逐渐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传统的手工业也借助现代的机械化得以升级,珠宝产业已经成为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要求集成起来的行业群体,系统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在延伸。通过积极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实现双赢合作模式。
历史新机遇
重谱云南玉石辉煌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促进下,为了振兴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发挥云南省珠宝玉石产业传统优势,省委、省政府将珠宝玉石产业列为云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省级领导还做出关于“促进玉石产业在云南有新发展”的重要批示,深入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发云南,促进翡翠玉石产业。
说玉,云南是绕不开的一个重点,自古“玉出云南”,美誉天下。在玉文化的历史传承中,云南书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为中国的珠宝资源大省,翡翠文化的发源地和珠宝玉石的集散交易中心,云南长期处于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珠宝产业的核心地位。历史上,云南首开翡翠加工之先河,“自古以来,玉出云南”的美名天下传扬,云南滇西重镇腾冲更是“户户闻机声,家家雕玉件”。早在13世纪,玉石毛料就从中缅边境经云南进入中原。几百年来,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常年从事玉石开采、运输、加工的人数以万计,云南腾冲成为中国翡翠贸易之都。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成就了“玉出云南”的辉煌历史。
迄今,仅具备了部分毛石和半成品“集散地”功能的云南,在深、精、尖的加工工艺、技术、人才等方面无法和广东相提并论,相关产业链不完整让“玉出云南”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依托于当前的大背景,借助丰富的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珠宝玉石产业开发的“珠宝地产”,云南正在上演一场“疯狂的石头”之战。据悉,云南翡翠每年销售量6000吨,预计到2012年,珠宝玉石产业规模将达到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透过这场“疯狂”,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路上交通,发达的旅游业、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骄傲的产业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强大的市场和品牌优势,云南开始打造其珠宝玉石产业链。
昆明玉器城
打造云南玉石产业链
总投资约35亿元的昆明玉器城以历史、文化作为突破口,选址云南玉石出滇第一关——昆明市盘龙区茨坝镇花渔沟石关,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以及省级领导关于“促进翡翠玉石产业在云南有新的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项目,是顺应昆明向国际区域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而倾力打造的世界级珠宝玉石之都,将重振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品牌,搭建销、展一体的国际化珠宝展销平台和珠宝品牌展示平台。以珠宝玉石文化展示和销售为核心,集传统民间文化,翡翠拍卖、加工、批发、零售、科研、博览,珠宝人才培育、民族餐饮、民族商品展销等多功能为一体。
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省内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去年到云南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旅游者高达7000多万人次。珠宝玉石在旅游业中形成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以云南珠宝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底蕴,依托资源储量的宝石资源,借助于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昆明玉器城与云南康辉国旅、云南商务国旅云南海外旅游总公司、云南中青国旅等多家旅行社进行合作,深度挖掘旅游市场资源,通过人流带动客流,刺激昆明玉器城品牌旗舰的壮大。目前昆明玉器城已与缅甸、泰国、印度这三个国家的珠宝供应商签订了毛料供应的长期合作协议。通过昆明玉器城的建设,恢复翡翠玉石毛料陆路进入内地市场的传统通道。
建成后的玉器城将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联动四片的中国珠宝玉石产业基地,成为毛料石2次的公盘,开创集翡翠设计加工、成品批发、终端零售、旅游商品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链销售模式,内部设有以培养珠宝翡翠设计加工高端人才为目的的珠宝学院,包括翡翠玉石成品以及古玩字画的高端货品的拍卖,以珠宝设计展示订货为主体的国际性展会,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