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雪岚著述等身,先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21本,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和科技进步奖。对于茶叶科研,庄雪岚的贡献是突出的。鉴于她的杰出贡献,国务院授予她政府特殊津贴。
关注茶经济
庄雪岚关注茶叶科研,同时也很关注茶农收入,关注茶叶经济。在她身上,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农、重农的爱国主义情怀。1979年至1981年,我国茶叶产量年增3.3万吨,而国内外市场却偏偏不景气,差价下跌,库存大增。为了摸清情况,庄雪岚专门走访了中央有关部门,深入主要茶叶产销区域进行广泛调查。
在调研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她于1982年发表了长篇调研报告《关于我国茶业发展战略的商榷》,着重指出当时茶业困境的症结所在,乃是过于追求产量增加,而忽视品质的提高和品类的余缺,习惯于计划管理而缺乏市场观念,并提出要调整发展战略,从抓数量转到重点抓质量上来,实现“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战略转变,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原料品质、加工质量、营销质量和研究提高品质技术等,提高竞争实力,拓宽国内外市场。
在预测研究中,她用大量材料论证了中国茶叶绝不是太多,而是还将有较大发展。这些观点和建议,在茶叶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新华社记者闻讯专访,并在2698期《内部参考》上刊登了她的观点,中央首长阅后批示,有关部门要重视这一问题,研究有效措施。
她的许多见解,为愈来愈多茶人所共识,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而1984年以后的茶业发展形势,也客观地证实了庄雪岚的主要论点是正确的和积极的。
庄雪岚的身影活跃在茶界,在科研工作之外,她还兼任了很多社会职务。调入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后,庄雪岚曾任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茶叶译丛》、《茶叶科学》副主编,在社会上还兼任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学会和科技情报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博物馆顾问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