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价艺术品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 2011-07-11 浏览 50729 次
新。人类文化产品涵盖范围广博,小说、诗歌、电影、歌舞、音乐、体育……都在其中,然而它们都不可能作为私有财产以物化的形式保存、升值。而艺术收藏品较其他艺术形式,是唯一具备着上述功能的艺术形式,也是唯一一种随消费过程不会贬值,反而保值和升值的特殊消费品,它的特性保证了其价值有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上述前提确定以后,收藏品的价值由其承载的信息量以及承载信息的能力确定。任何收藏品都承载着它从诞生到传承过程的信息。越古老的藏品承载的信息量越大,越高端的藏品承载的信息越多。名家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有着长期的学术及市场考验、社会认同度高,是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力作更能代表他们最高的水平,是收藏者的首选。

  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原理,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做上下波动。但是,收藏品有时不遵循这个规律。比如,两枚宋钱,一枚宋元、一枚靖康,古人铸造加工所用的时间也许都是4个小时,但是现今的价格却相差悬殊,原因在哪里?

  如果考虑到钱币背后的历史背景,宋元反映的是北宋建国的历史背景,靖康反映的是北宋颓败的历史背景,二者在反映历史背景的本质上还是等价的,这些历史背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代表着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既然是并列关系,价格为什么会有差异?

  很多收藏爱好者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在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毛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明清时期,皇帝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镇,专为皇家烧制瓷器。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不计成本,极为精良,在当时就身价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卖会上,明清官窑瓷器的精品动辄拍出数千万元的惊人价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较为粗糙、没有什么工艺价值,当时也只卖几文钱一个,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收藏价值仍然不高,只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在还是不值钱。说得简单点儿,还是要看这东西是否容易得到(包括其生产成本与存世量)。

收藏品的价格弹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格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的藏品可能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有人出于特殊爱好,或为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或为了配齐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却视其为珍宝,不惜以大价钱购得。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围、购买能力不尽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场合的"身价"可能会有很大悬殊。"地区差"因此便成为精明商人的生财之道。(石墨)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