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而欣然有思,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世人为荣利纠缠,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唱樵歌,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耳。
·释氏之“随缘”,吾儒之“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惟随遇而安,斯无入而不自得矣。
·尼山(孔子)以富贵而不义视如浮云,漆园(庄子)谓真性之外皆为尘垢。夫如是则悠悠之事,何足介意。
·大千沙界尚为空里之空名,钜万金钱固是末中之末事。
·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无;妙本难穷,谓真性灵明,虽无象而常有。
·学道之人,虽曰有心,心常在定,非同猿马之未宁;虽曰无心,心常在慧,非同株槐之不动。
·游鱼不知海,飞鸟不知空,凡民不知道。是以善体道者,身若鱼鸟,心若海空,庶乎近焉。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梁梦破,一生亦是浮云。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
·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逸兴第六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自朗。
·随缘便是息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盂水同圆。
·^***不尚铅华,似疏梅之映淡月;禅师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莲。
·翠条傲严霜,节纵孤高无伤冲雅;红蕖媚秋水,色虽艳丽何损清修。
·花逞春光,一番风一番雨,催归尘土;竹坚雅操,几朝霜几朝雪,傲就琅玕。
·秋虫春鸟共畅天机,何必浪生悲喜;老树新花同含生意,胡为妄别妍(yan美)媸(chi丑)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暧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自赏。
·鸟惊心,花溅泪,具此热心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
·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幽闲。
·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忽睹天际彩云,常疑好事皆虚事;再观山中古木,方信闲人是福人。
·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
·芳菲园院看蜂忙,觑破几般尘情世态;寂寞衡茅(白茅草庐)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
·席拥飞花落絮,坐林中锦绣团茵;炉烹白雪清冰,熬天上玲珑液髓。
·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地。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此是无彼无此的真机;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此是彻上彻下得真境。吾人时时以此景象注之心目,何患心思不活泼,气象不宽平。
·鹤唳雪月霜天,想见屈大夫醒时之激烈;鸥眠春风暖日,会知陶处士(陶渊明)醉里风流。
·黄鸟情多,常向梦中呼醉客;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
·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一溪流水一山云,行处时时观妙道。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忽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有一毫滞碍,太虚何尝有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决;花容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彻,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孤云出岫,去留任其自然;朗月悬空,妍丑忘于所照。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开了万丈红尘。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晴空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竹,何物不可饮啄,而鸱鴞(chixiao猫头鹰)偏嗜腐鼠。噫!世人不为飞蛾鸱鴞者几何人哉!
·一灯莹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寞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嗜好悉机械矣。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严霜。何者?所感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还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渟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也。
·日既暮而犹烟霜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看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桔绿橙黄之馨洌。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羡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莺花茂而谷艳山浓,总是乾坤之幻境,草木落而崖枯水瘦,才见天地之真吾。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霜自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心无物欲,便成霁海秋空;座有琴书,即是丹邱石室。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浸寒氈(zhan毛毯)。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妙舞清歌而忘倦。惟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得于啜菽饮水之余;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之后。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水流而石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偶听蝉吟燕语,方知静里乾坤。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自息;夷犹于图画诗书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贻荡,不若秋时云白烟青,兰芳桂馨,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人情听莺声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籁,自畅其生意也。
·发秃而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鸣花笑,识本性之真如。
·扰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暑夜,朝市不知其喧。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罄宣竹下之风。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交错成文,翱翔自若,无不悠然会心。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出,见乾坤最妙文章。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处,林峦都是精神;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百卉催发后,忽见一枝擢(zhou提挺)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本不沉冥,机神最宜触发。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识其真。
·草木才零落,便留萌蘖于根苗;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灰管。肃杀之气,生意存焉,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研;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心游瑰玮之编,所以慕高远;目想清旷之域,聊以淡繁华。于道虽非大成,于理亦为小补。
(全文完)
明智第三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半丝半缕勿容贪冒,便可为民物立命,为天地立心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本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持涵养于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之影象;于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郝;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云烟影里现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梧;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可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气未动,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向三时饮食中谙炼世味,浓不欣,淡不厌,力为切实功夫。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遇大事而矜持者,小事必纵驰;处明庭而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如坐通衢(qu街道)。
·已之^***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之^***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在一恕字。今恕以适已,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落落者难合亦难分;欣欣者易亲亦易散。是以君子宁以刚方见惮,毋以媚悦取容。
·意气与天下相期,如春风之鼓畅庶类,不宜有半点隔阂之形;肝胆与天下相照,似秋月之照澈群品,不可作一毫暧昧之状。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妨,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处事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如忍耻之为高,邀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固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先达笑弹冠,休向侯门轻曳裾;相知犹按剑,莫从世路暗投珠。
·荣与辱共蒂,厌辱何须求荣;生与死同根,食生不必畏死。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踪迹虽隐还显;存心苦有半点未净,行事虽公亦私。
·鹩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chi笑)鹤垒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以谈高,信然矣。
·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穷是耐久之交,处得它好,它益你深。故贪图商旅而恋金谷者,终被一时之显祸;乐箪瓢而甘敝縕者,永享千载之令名。
·鴒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急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故愚夫徒急走高飞,而平地反为苦海矣;达士知处阴敛翼,而巉岩亦是坦途。
·大烈鸿猷,常出幽闲镇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宽洪长厚之家,何须琐琐。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学道,方为心地上工夫。
·谢豹覆面,犹知自愧;唐鼠易肠,犹知自悔。故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异宝奇珍,俱是必争之器;瑰节琦行,多冒不祥之名。总不若寻常历履,易简行藏,可以完天地浑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福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处牖其衷;祸淫不在幽渺,即在动静、语默间夺其魂。可见人之精爽常通于天,天之威命即寓于人,天人岂相远矣。
·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名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流,必不可加飘然远引之士。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梦魂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着处齿颊犹香。
·谈纷华而厌者,或见纷华而喜;语淡泊而欣者,或处淡泊而厌。须扫除浓淡之见,灭却欣厌之情,才可以忘纷华而甘淡泊也。
·鷸蚌相持,兔犬共毙,冷眼观来令人猛气全消;鸥鳬(fu野鸭)共浴,鹿豕(shi猪)同眠,闲观去使我机心顿息。
·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着脚;念同山共静,知忧喜无由上眉。
·趋炎虽暧,暧后更觉寒威;食蔗能甘,甘余更生苦趣。何以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棲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其自得为更多也。
·逸态闲情惟期自尚,何事外修边幅;清標傲骨不顾人怜,无劳多买胭脂。
·炮凤蒸龙,放箸时与齑蔬无异;悬金佩玉,成灰处共瓦砾何殊?
·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人,能空境界自生明。
·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驰哉?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只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损身败德之媒,只五分便无悔。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杀身的利器。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肆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小无豪横之习。
·钓鱼,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兴也,且动争战之心。可见多事不如省事之为适,逞能不如无能之为真。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宽者斗室广若两间。
·事到眼前,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因出世上,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甘饴,而一念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静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多藏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何足忧?真看破世情之箴言也。
·有一乐的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追随;有一好的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素位的风光,寻常的茶饭,才是安乐的窝巢。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逍遥之境,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皆缠缚之端。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颜貌,又思既死之后后何情形,如此看透,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乎物外矣。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牧唱樵歌;谈今人失德过差,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拔波见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喜不可急亲,恐引奸人近身。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从冷视热人,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境,然后觉闲中之滋味长久。
·热不必除而热恼须除,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穷愁要遣,心常居安乐窝中。
·机动者,寝石视为伏虎,弓影疑为长蛇,此中浑是杀机;念息的,人手可狎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胸中物欲半点都无,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里空明一段自在,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世味能饱谙,任教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人情能会尽,随你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清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浑合无间。
·大恶多从柔处伏,哲士须防棉里针;深仇常自爱中来,达人宜远刀头蜜。
·趋炎附势之祸,来亦惨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美亦淡亦最长。
·平居息欲调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齐家量入为出,徇大义则芥视千金。
·一翳在眼,则空花乱起,纤尘着体,杂念纷飞。了翳无花,销尘绝念。
·陆鱼不忘濡沫,笼鸟不忘理翰,以其失常思返也。人失常而不思返,是鱼鸟之不若也。
·耳根如风谷传声,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