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和收藏家更关注青年艺术家群体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50401 次
作为在陕西学习、工作、生活的一员,将自己化身为陕西文化产业中的一分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个行为。”

  王胜利希望,类似的拍卖会每年都能举办,让它不仅成为社会各界检验美院毕业生水平的平台,也成为华商报、西安美院、西安美术馆等单位参与陕西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其中来,真正形成全民一心,共建文化强省。本报记者吴成贵

  拍卖会动态

  市民:“盯紧”国画油画

  和注重作品技巧、水平的收藏家相比,普通市民更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而色彩丰富、主题突出的国画和油画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虽然昨日是上班时间,但依旧有许多市民结伴来参观预展。在此期间,记者发现,不少市民拿手机或相机拍下挂在墙上的作品。

  家住北郊的王奶顺老先生一早就特意赶来美术馆。记者粗略数了一下,他的相机里至少已经储存了不下20张作品影像,大部分是国画和油画。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替儿子来参观画展的。儿子很喜欢美术,但由于正在上班,就让他过来拍一些画回去,好做比较,“儿子准备竞拍一些画,放在自己的新房,既雅致,还提升新房的品位。”

  记者发现,在这些市民关注的画作中,国画和油画占了大多数。除此之外,具有很好装饰效果的雕塑和盘艺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注意。

  收藏家:火眼金睛发现“宝贝”

  这两天,不断有西安民间的收藏家出入预展现场。相比普通市民,他们就专业多了,对一幅作品经常会品评上好几分钟,记录也更为详细。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坦承是来“淘宝”的。

  书院门一家画廊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作品不成熟是肯定的。但和这些作品的价格比起来,这种不成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学生画家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群体,西安的部分画廊的专职画师,不少就是美院的学生。平时,他们也通过拍卖会、私下接触等方式,收购、收藏学生的作品。一些在他们看来有潜力的学生的作品,他们一般会收藏,而一些不错但他们不看好前景的学生作品,他们一般在收购后就直接加价在画廊出售。“不管是收藏还是出售学生的作品,利润还挺可观。”该负责人表示。

  名家:拍卖会是一块试金石

  “我一直都在收藏学生作品。曾经看好的几个作品,被别人高价买走,还挺让我遗憾的。周末的拍卖会,如果有时间一定去参加。”著名画家郭北平说道。

  郭北平告诉记者,从报纸上获悉拍卖会的消息后,他一直很关注。在他看来,拍卖会就是美院学生走向社会的一块试金石,而和慈善事业的结合,让高校的“教书育人”理念有了双重意义,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做人的过程,参加拍卖会,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品质提升的过程。

  著名画家万鼎在表示希望参加拍卖会的同时,也对美院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真正的艺术家都诞生于社会”。而在著名学者肖云儒看来,拍卖会的举办过程,就是一次所有参与者道德养成的过程。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