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旧时越剧戏班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53319 次
(大面),鲜花朵朵开(小丑),寿山比福海(老生),福寿万万年(三人齐)!”;四场由老生戴白脸(面具)跳加官;五场由小丑“跳财神”。“跳加官”一般由老生扮演,戴白色脸谱的面具,穿红色加官蟒袍,戴官纱帽,左手抱朝笏,右手拿三四条卷着的红布,上用黄色或白色颜料写着“一品当朝”、“指日高升”、“富贵长春”等吉利话。随着锣鼓节奏,演员灵活运用夸张性舞蹈身段,逐一展示红布条,并用亮相动作装出看布条的样子,仰天大笑,借以向观众表示祝贺与欢迎。“跳财神”由小丑扮演,前台老板候在台口准备“接元宝”。“财神”穿绿色半帔,戴赭色带绿的面具,锣鼓用小敲打,节奏轻松;“财神”手捧元宝,舞到台口,象要抛下,却又调皮地跑开,如是几次,做出种种令人开心的假动作,最后一次才真的把元宝抛下,前台老板赶紧用长衫下摆兜住,兴高采烈地奔到帐房间,表示财源来了。有时,在“跳加官”后,还演“掘藏”(嵊县方言,意为从地下意外地掘到宝物),演的是一户员外人家,老生饰员外,老旦饰夫人,小生、花旦饰儿子、媳妇(或儿子、女儿),还有两个家丁,正值小生、花旦向员外祝寿时,值台佬(检场人员)在上场门放一把焰火,员外即说:“外面红光闪闪,必有好事天降,何不出门一看?”全家作出门观看状。发现一处似有异样,乃命家丁用锄头掘地,居然掘出元宝,员外说:“天赐财宝,合家之喜,拜谢天地!”大家在鼓乐声中一同膜拜致礼,齐下。以上仪式完成后,正式开演。开头总是一出武戏,如《盗仙草》之类的,然后才是大戏。在演出过程中如有阔佬、大亨来到戏院,前台即通知后台,于是正戏立即停止,再演一次“跳加官”或“跳财神”(据来者身份而定),阔佬大亨照规矩要给“红包”(赏金)。一夜之间,阔佬来一个跳一次,有时会多达十余次,演堂会戏甚至有多至数十次的,戏班所得奖金固然可观,却苦了一般想看戏的观众。戏班把所得赏金,分成十股“平分”,按例:班长一股,唐明皇香烛费一股,公用行头一股,班长独得十分之三。祭台、扫地及跳加官等祛邪迎吉等仪式,各戏班不尽相同,叫做“十班九勿同,同同是烂虫”(“烂虫”,嵊县俚语,即“不中用的人”)。

 

  忌讳

 

  演员不能吃螺蛳,否则台上也会“吃螺蛳”(指念台词打格愣)。演员的鼻子不能让别人捏,免得演戏“捏鼻头”(嵊县方言,指避免闻臭气的动作,喻演砸了招人嘲骂的意思)。自30年代起,因女子科班的武功师傅大都出身于京剧,故京剧戏班禁忌亦大多传入女子越剧,如开戏前,旦角不许上舞台,不许擅动神佛角色所用的道具,戴上面具不许对镜说话,班内禁言梦、禁言伞(谐音“散”)、禁抱膝(谐音“息”)等。但各戏班宽严不一,有的只是说说而已,不如京剧班通行。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