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国茶叶的品牌谋略恰恰相反,往往重点打造茶叶公共品牌,淡化了茶企品牌的创建和发展,结果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有品类,有产地,却无茶企品牌,数以万计“有姓无名”的中小茶厂惨淡经营,苦苦支撑,常年徘徊于亏损边缘,最终难免沦为“卖苦力”的原料供应商。这种情况在重庆、贵州、云南、安徽,甚至在浙江,比比皆是,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