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知识到底为了什么
然而在今天,我们的启蒙教育完全陷入到对知识的盲目追求中,考核体系逼迫孩子,用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去追求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却忽略了启蒙教育的根本目的——怎么做人。
这是一种严重的偏差,从来没有任何时代的教育如同现在一般。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教育的不良背后,是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发生了不良变化,目标变得单一化,学校追求升学率,社会上的人们追求财富。所有人的生活都单一化了。
教育目的单一化的结果是什么?教育本身被卷面考试所主导,不关心孩子的成长。教学科目繁多,安排不合理。学生则在这种只追求知识的教育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了一肚子知识,但是真正对未来有用的有多少?实践证明,这些知识在我们日后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用到的或还能想得起来的很少,当初学到的知识在应付完考试后,都还给了课本和老师。
比如,数理化在中学教育中占的比例很重了,这些知识在以后能用到多少呢?相比之下,可能更有用的历史、地理、哲学、法律、国民常识等,反而成了副科。
这其实是一种悖逆,传统教育教人怎么做君子,现代教育教人怎么做国民,但是现实的教育是教人做科学家等各种“家”。在中小学,最聪明的孩子都去学数理化了,学不动数理化的,才去学文科。其实真正合理的是,最聪明的孩子都应该学历史、哲学、法律、地理等,然后才去学数理化,现在却被我们弄颠倒了。
价值观决定教育
当今启蒙教育的悖逆,带来的是整体的压力,非独孩子、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不轻松。更加无奈的是,所有人都认为不对,但却又不得不投入到知识竞赛的大潮中去。
目前,还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能改变这种局面,因为需要的是彻底的改变,目的要变,内容要变,方法也要变,这种改变是等不来的,它需要整个社会观念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作为背景,才有可能带来教育体系的变化。
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在试图做一些努力,借鉴传统启蒙教育的理论,推动学生读经。传统的启蒙理论确实可以借鉴,传统蒙学教育的优点是不试图给孩子灌输太多的知识,缺点则是强加灌输特定人生观和世界观。
更高层次的传统教育,比如书院教育等,则有更多可以借鉴的,比如强调教学相长,强调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等。
实际上,也有极少数的人开始试图摆脱当今教育的藩篱,让孩子彻底离开教育体系,接受另外一种教育。
而另外一些家长选择让孩子读经、接受传统教育的方式,则可能效果不大,因为它无法离开现有的教育体系,知识追求、升学率追求仍在,这时候让孩子读经,可能反倒会增加负担,而不是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