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罐多瓶少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50180 次
、三品(孔雀)文官才可使用的动物纹(《明史舆服志》),而这类纹饰,除了香炉上出现武官二品的狮子、九品的海马纹以外,在明代瓷器的其他器形上,则难得一见。

  另外,从明代罐上盛行的各式高士图、祥云纹、瑞果纹、婴戏图、月宫图等一些装饰题材上,亦可知晓人们对罐所寄予的深情厚望。譬如万历时期的一件五彩开光人物罐其菱花形的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故事,把文人的心声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说明,明代大部分罐,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盛贮器,由于罐的谐音此刻代表一种境界,罐便具有了其他器物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

由于罐在这一历史阶段不负众望,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获得明代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成为明代景德镇窑琢器生产中的大宗。同时,在明末,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状况下,莲子罐和粥罐的应运而生,对构筑当时的文化生活和提升百姓的精神追求、文化心态,无疑是有一定的社会效应的。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