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关于安化黑茶的兴盛应追溯到明清。当时晋、陕、甘等茶商进入安化,加工制作安化黑茶的茶行、茶商号兴起。茶业的兴旺,伴随茶市弊生,影响安化黑茶品质,茶行与茶商,有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有大秤短报、抹尾、短折、打板杀价剥削产茶户等行为。为确保安化黑茶的质量和信誉,维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清雍正八年(1730年10月)专立苞芷园茶叶禁碑。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定安化引茶章程。规范了茶农、茶贩、茶行、茶商等人的行为,确保了安化黑茶的好品质,使“安化黑茶”在西北等地声誉远扬。安化苞芷园至今遗留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叶禁碑”,距今近280年了。禁碑上文字是安化黑茶兴盛于明清的历史实物的见证。
不卖茶,卖文物
湖南黑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化先后诞生出世界第一支黑砖茶(1939年)、中国第一片茯砖茶(1953年)、第一片花砖茶(1958年)。但在2008年初深圳人还不知道黑茶,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深圳湖南商会副会长、深圳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黄晓凤道出了当初做白沙溪黑茶推广时的艰辛。但一路走来,天恒茶业作为湖南白沙溪、益阳茶厂深圳总代理,安化高家山茶厂办事处,发展得越来越快。黄晓凤回忆,从店里的客人习惯喝普洱,不怎么接受黑茶这种口感,送给人家喝人家都不要,一直到现在客人跟她畅谈黑茶文化、历史故事、养生之道等,甚至还知道现在黑茶是“不卖茶,卖文物”。黄晓凤终于觉得她以前每天不停的给客人讲黑茶的功效和历史以及加工工艺是没有白费的。随着后来黑茶在深圳和全国的展览会上亮相与推广,“安化黑茶”开始发展为不仅是大西北边疆牧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健康的最佳饮品。
黄晓凤还介绍,黑茶千百年来的传统经验、工序流程、制作技巧、工艺控制等,成就了精深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以千两茶为例,茶叶用花格篾篓箍严,包装与成型同步进行,前后有30多道工序,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茶被当做一级文物来保护,与故宫博物馆是同级的。
黑茶香漫世界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十世纪前后,以牛羊肉等为主食的边疆少数民族就发现长期饮用黑茶能分解脂肪,促进消化,防止燥热。旺盛的边销需求在今益阳市安化县境内产生了官方的茶马司,益阳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湖南黑茶由马帮携带,从湖南入四川,沿茶马古道输往西藏、新疆或内蒙古,进而销往尼泊尔、印度和中亚等地。近年来,随着湖南黑茶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中国、日本等学者揭示,这种经发酵和紧压技术制作的黑茶日渐在海外受到追捧。上海世博会湖南馆中世界上最宽最大、长3米、高1.22米、厚9厘米、重325.5公斤的黑茶砖的闪耀亮相,大放异彩。黑茶被韩国称为“美容茶”,被日本称为“生命之神奇的茶”,其独特的口感以及神奇的功效,快速地让黑茶香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