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程度上,市场的特性是由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所促成的。根据2011胡润财富报告及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千万富豪的收藏偏好依次是手表、古代字画、酒、车和当代艺术,似乎购买艺术品和购买珠宝、名表等奢侈品在消费上没有任何区别。世界奢侈品协会称,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总额已达到107亿美元,并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由此不难理解,今年香港苏富比名贵腕表春拍再创历史新高,总成交额达7300万港元,而香港佳士得在5月份举行的“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春拍以近7亿港元收槌。
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推论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三大特性:昂贵、独一、时尚。首先,投资者过分注重艺术品的商品功能,艺术品兼具艺术性和商品性的双重属性,时下人们却将高昂的艺术品仅仅作为巨额资金追捧的奢侈商品来看待。其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换手率高,梅摩艺术指数研究表明,国外艺术品持有时间一般为5-7年,苏富比和佳士得有5年内不能再上拍的规定,而国内持有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油画的平均持有期只有1.3年。再次,中国艺术市场的投资者除私下交易外,主要从拍卖公司买卖艺术品,其中原因在于拍卖的媒体效应,既放大了所拍藏品的名气,使升值更有保障,又将拍卖置于光圈之下,吸引更多新富投资者进入拍卖场施展身手,以其品位和定价权彰显购买者的权力(buyer’s power),艺术品税法不健全也是导致拍卖成为时尚的原因,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的规定,应对卖家拍卖所得的差价征收20%的个人增值税,原价不明的应按照拍卖收入的3%征收,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无法实行,线下交易甚至没有版权登记,更谈不上纳税了。相比之下,在德国如果短期内将买来的艺术品转手以获取暴利,将会被课以惩罚性的重税。
结果是,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迅速扩大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据全球知名艺术品网站Art Price.com统计),活跃的市场为投资者带来难逢的投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交易机制的不健全促成了投资者的短期投机心理。笔者认为,这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整体的市场正在建构中,投资风险难以避免,但是只要把握投资原则,仍是入市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