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弘扬茶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茶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祈求。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可以做多方面的诠释,但其核心是“和”。“和”始终贯穿了茶文化的全部。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关键。茶使人心态平和,使人理智,使家庭和睦,使社会和谐,使世界和平,茶文化的“和”,是超越地域、民族、宗教、阶层,直指人心的和,是最贴近群众、最贴近生活、最易被人们所接纳的文化。在日常品茶生活中,使人们接受茶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领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二)茶文化的弘扬要与其他文化紧密结合。弘扬茶文化,要冲破“就传统文化论传统文化,就茶文化论茶文化”的局限,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要与相关文化更好地结合,借助相关文化提升茶文化的氛围,丰富茶文化的展现形式,扩大茶文化的传播范围。历史上,茶被列为“琴、棋、书、画、诗、茶、花”七件雅事之一,后来又被列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必需七件事之一。因而茶上能攀文人雅士,下又植根与平民百姓,这是茶与茶文化的优势。北京老舍茶馆将品茗听戏、名点茶宴、名茶鉴赏、陶瓷茶具、民间工艺等等融为一体,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使人流连忘返。广东早茶,一边品茗,一边餐饮、一边聊天,家人亲朋聚会,其乐融融。上海秋萍茶宴馆,用富含哲理的茶文化和美食文化,使宾客陶冶情操,享受人生,受益匪浅。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先生还推出了“诗、书、 画、印、歌”五位一体与茶文化结合,很有创意。目前正在兴起和有待发展的茶与旅游、茶与保健、茶与陶瓷、茶与工艺美术、茶与宗教、茶与考古、茶和园林、茶与美食等文化,都将使茶文化的层次和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展。因此,只有将茶文化广泛地融进其他文化中,茶文化才能做大做好。
(三)弘扬茶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要向社区和家庭推进。上海等地在中小学中开展茶文化教育有很好的经验,应该努力在全国各地推开。有人建议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应该有茶文化的课文,这应该积极地呼吁有关部门予以考虑。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加强,茶文化也应进入社区,可以采取一个茶企业承包一个或几个社区的形式,与社区组织联合举办一些茶文化活动,宣传茶文化知识,开设茶座,倡导饮茶,将茶文化作为社区群众养生、娱乐、陶冶情趣的一项内容。现在人们的生活逐步宽裕起来,要加强对家庭主妇、家政服务人员以及宾馆、饭店服务人员的茶文化培训,使饮茶和茶文化更快的进入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农村中也要广泛建立品茗俱乐部、平民茶馆,让茶文化深深地扎根与民众之中。只有这样,茶文化才能保持永续的传承和发展。
(四)弘扬茶文化,要极力打造知名的活动品牌。目前,全国茶文化活动比较多,力量分散,规模相对小,内容重复平淡,宣传力度弱,社会影响不大,企业效益不佳。许多活动一过就销声匿迹,后续乏力。我赞成应多开展一些地方性的茶文化活动,这样有利于普及茶文化,活跃文化生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活动应该有特色,要长期坚持且不走形式。当前问题是如何将全行业的力量集中起来,打造全国全行业在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活动,如每年搞一次或两次茶博览会(展示会、研讨会、文化节)之类的全国性大型茶文化活动。把规模做大。做出影响,做出更大的效果。有些活动还可以做到国外去,让中华茶文化传遍全球。在行业内也可以确定每年的某一日或某一周为中华茶文化节日,统一时间、统一策划、统一口号、统一组织,各地各企业根据全国统一的要求,结合本身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上下联动,各方呼应,长期坚持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弘扬茶文化,企业应该唱主角。总结二十多年文化的发展,热心茶文化的人士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茶叶社团也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部门给予了有力支持,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推动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今后茶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将东方的中华茶文化传播到全球,也只有凭借企业的力量才能实现。但从目前企业参与的广泛性和力度看还是不够。弘扬茶文化有益于茶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社会文明建设,它既是有经济效益的工作,也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从经济的角度讲,有人说:“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文化是市场竞争的最后力量。”这些年茶产业经济的兴盛也证明了这一点,茶文化活动开展的地区,茶产业经济发展就快;茶文化工作做得多的企业,社会知名度就高,商品市场占有率就高,经济效益就好。在弘扬茶文化中,每个企业都应该成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使企业成为推动茶文化传承和发展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茶人是茶文化的传播者,更是茶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者,全国的茶人都要身体行,用行动感动人心,感动社会,将茶叶行业塑造成诚信的行业、规范的行业、文明的行业。
让中华茶文化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