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张伯端
发布时间 2011-07-20 浏览 52897 次
炼丹诀》卷上称:"张子野人,身披百衲,自成都归于故山,……且夫奔涉山川、逾越险阻者,于兹十年而貌不衰、形不疲者",可以断定张晚年确返回江南活动。元丰五年卒。

  张伯端以内丹为修仙途径,其丹道思想比较突出的有两大相互关联的方面:

  第一,高倡三教归一,尤推崇禅宗"明性"为最高境界。

  他认为:"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④又称:"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⑤《佛祖统纪》卷四十六称其"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后读雪窦《祖英集》,顿明心地,作歌偈以申其旨;且言独修金丹而不悟佛理者,即同楞严十仙,散入诸趣之报"。他自谓,《悟真篇》成后,感觉"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⑥并且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⑦第二,与内丹炼精气神相适应,引禅宗心性之说入内丹,其丹法以先修命、后修性为基本特征。他继承钟吕一派观点,认为道自虚无生万物是顺生过程,内丹修炼则反此,当复归虚无,与道合一:"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死,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⑧他将道教修炼形气作为修命,又将禅宗"明心见性"同内丹中的"炼神返虚"调和起来而当作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⑨其著作除《悟真篇》(又名《通玄秘要悟真篇》《金液还丹悟真篇》)外,《正统道藏》还收入署名张伯端撰的《金丹四百字》一卷(可能为白玉蟾托名之作,考白玉蟾乩笔《谢张紫阳书》可知)和《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三卷(其弟子所编)。有马默、张履、陆师闵和刘永年、翁葆光等人传其道,相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一系得其正宗。

 

20293455C-0.jpg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