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型的问题
我先说说最基本的。从制做上来讲,茶有最基本的三个制做工艺,就是不发酵、半发酵和完全发酵,铁观音是个半发酵茶,能够影响它香气的最主要的有两 个因素,一个就是它的枞,或者是品种,还有一个就是工艺。记得我最早开喝铁观音的时候,铁观音还没有正炒、消青、和拖补之分,也没有轻香型和浓香型的叫法。那时几乎所有的茶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做法与现在的所谓正炒差不多,只有一点不大一样,就是那时的观音都是带梗的,你说你不喜欢梗的时候马莲道的兄弟们才会帮你把梗摘去,后来不要梗的人多了,所谓净茶才多了起来,回想那时心里全是铁观音那纯正迷人的味道……
不能不佩服福建的商家们,因为福建以外茶客们对铁观音的有限认知能力,和对在制做工艺水平不一致所产生的细微口感变化的不同追求,当然也是为了推广铁观音,茶商们从工艺上强化和突出了正炒、消青和拖补的不同口感,才有了现在的正炒、消青和拖补呀。
清香型 和浓香型那就更是这几年的说法,北方人普爱喝花茶,对烟、酒成瘾者多,饮食上口重爱吃咸的, 味觉不敏感,对茶的理解有时是与品茶背道而弛的,很多人认为茶是越苦越涩越好,他们叫“煞”口,这时又有很多茶商的茶卖得不是很好,自然就有人会把茶焙一 焙继续卖呀,没想到这种焙过的茶,有某位仁兄也提到过的所谓火味,很受以上那类人欢迎,就有了今天的所谓浓香型铁了,当然焙火的茶也不再是隔年的茶,很多 商家把新茶也拿来焙火出售,那么没焙过火的自然就叫轻香型了。今天我去马莲道,还有商家会问我,你是要清香型的还是要浓香型的,是喜欢口味重一点的,还是 轻一点的呀?那只不过是商家想知道你是不是以上我的说那类人,喜欢不喜欢有焙火味道的铁,所以这两个所谓香型就是这么发展出来的,是商家为了适应市场,从 工艺上做的相应调整罢了哈。PS:蜜兰香、枝兰香、黄枝香等等要是说香型那都是单枞的不同品种特有的香型,特点很明显哈,有人拿它来形容对观音的感觉当然可以,你要是把它当做观音的什么香型就谬之千里了。二、关于韵的问题 观音韵真的是个很感观的东西,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对茶的感觉不一样,文化素养不一样,语言表达习惯不一样,那说出来的韵的感觉当然就千差万别了。当然有 音韵还有喉韵了,但那只是形容,如果哪位仁兄喝了这么久的茶还没有感受过那奇妙的感受,那你不如就找个要好的茶商一级级的喝上去,到了高阶那个感觉自然就 能感觉到了,那种有韵的茶是很不一样的,那种感觉也是很强烈的,当然也只有高品质的观音才会有呀。
如果让我形容的话,对我来说那是个意外,铁观音的兰花香气已经很香了,越好的茶的香气、口感越好,我的思路当然也就被这种味道牵引着,往这个方向上走去, 可是观音的味道到达了一定程度后,产成了一种奇妙的组合,让你的各种感受都一下子,达到饱合,一下有了一种超凡入圣的感觉,当然我说的是茶。对我来说那就 像是见到一个个修道者突然又见到一位仙人一样,那是有本质区别的!三、关于观音的叶梗为什么是扁的的问题 我不想说,我说累了,我也不太懂,只是知道是这样,为了某人的几个字害我写了这么多,不想写了,累了,想明白了自己去研究吧。四、关于网上资料的问题 在网上找些资料是无可厚非的,但前提是这些资料你能不能够正确的辨别与运用,能不能容汇贯通,一句话,没有一定基础找资料都是行不通的,胡胡乱找来的再胡乱用了,其结果只能是显示了自己的胡乱,搅乱了初学茶友本就胡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