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常觉得身心疲惫、很烦闷,这是少「定」现象,也常听说:「我就是定不下来,怎么办?」「孩子太好动了,如何治?」这都是现代人最普遍的烦恼。欲伏「烦躁心」,使身心宁静的方法,最简易的莫过于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书法」。因为,字要写好,非得专心去分析布局、架构不可,而如何安排才会协调,总要透过思考,字才能四平八稳写得美、舒展得流畅。所以,我们看古时候童子在四、五岁就开始教他写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扎根要越早越好。
一位资深书法老师说:「他习字四十余年,得益于书法「定」的功夫很多,最小的学生四足岁,一样可以定在那儿写一、二个小时,多的还可以一天练五、六个小时;年纪大的也有七十余岁的老人,也是写得不亦乐乎!因为,老人家希望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留给子孙作最后的纪念,所以进步神速,天天写得很起劲,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子女也乐见父亲晚年依旧活得这么快乐自在。故书法不分老少,都可学习。惟切忌求比赛、争名次;因为,艺术是很主观的,它最主要的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安定、思考、体会』的功夫,是练『定力』的好方法。如果嫌书法麻烦,练硬笔字、抄段励志小文─「菜根谭」或「格言联璧」之类也很容易摄心,因为随文入观,体悟道理,霎那间就挥别烦恼!许多压力重的朋友用此方法,的确得到纾缓,只可惜书法教育没落了,是现代人极大的损失!」
的确,若能藉写字的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得益必大;尤其是课业上、事业上。毕竟心不定,思绪纷杂是难以成事的。大人、小孩都一样,千万不要有「游戏中学习」的观念;因为,「勤有功,戏无益」,任何学问都只有一个「定」字能契入,一门深修才能成就。若自幼就博学、杂学,最后得到的不仅是「通通不会」,还易换来「傲慢」与「恃才傲物」的危险!因为,同侪(同辈)间别人都不会,只有他会,就易助长其傲慢心;此心若起,就障碍了一切学习之门,故无论是个人或为人父母者,我们不能不防范、正视这个问题!
二、 非学无以广才
好学之人,能力总是要强人许多,这也是大家所羡慕的。但细细观察,「学识、能力、经验」不是凭空而得,它是需要付出学习、体会、省思、改过,再加恒心、毅力才能积累而成的。故孔子云:「好学近乎智」。所以「诫子文」第二个关键,在告诫子孙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才会有成就;有了「定静」作为基础,当要发奋图强,才智厚实,方足任重道远。否则,一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就只有抱憾终身了!
「诫子文」语意深远,绕富惕厉,有识父母,您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