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7-22 浏览 50699 次
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壶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紫砂壶器是极其珍贵的,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在宜兴紫砂壶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壶茶壶,而紫砂壶茶壶的兴盛与饮茶风尚的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前人总结出紫砂壶壶的七大优点:

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其二,壶经久耐用,即使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虞,又文火炖烧;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阳羡茗壶系》);其七,紫砂壶泥色多变,耐人寻味。明代中期以后,紫砂壶制作,名家迭起。风格多变。明之供春、时大彬、徐友泉,清之陈鸣远、陈汉文等,都是一代巨匠。干隆时期的陈鸿寿与陶艺家杨彭平等合作制作的曼生壶,融紫砂壶与书画,镌刻于一炉,把紫砂壶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受到人们的称道。

紫砂壶的出名得益于明代一位叫供春的制壶艺人,现在国家博物馆里还珍藏着一把当年供春制作的紫砂壶壶,算起来这把壶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供春以后名人辈出,清代康熙时期的陈鸣远承袭父业,把紫砂壶陶器的制作推向了更高的水平。陈鸣远的父亲叫陈子畦(葵),明末清初的时候很有名气。受父亲的熏陶,陈鸣远也很快成为了制壶高手。他的作品,刻意模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鸟兽鱼虫的形态。

【热文推荐】

宜兴紫砂壶七美

宜兴紫砂壶深刻影响着中国茶文化

怎样鉴别紫砂壶壶质量的好坏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