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另一批客人要来,我问师父要不要泡茶,师父表情有些不悦,没有细说,于是自己心中就更加打鼓。人在紧张的时候,往往心情浮躁,看不清做事的次第和缘起,以致于对有些简单的事情也会搞不清状况。
结果这次出了更大的问题。
客人们到达的时间比预计提前了15分钟,师父看到茶水还没有准备好,就催促旁边的法师快点倒茶。那时候我刚好出去了,不在现场,所以当事情突然落在现场那位法师身上时,也确实使他有些不知所措,匆忙中,他竟然先把空杯子摆到了桌子上,再跑去找茶叶。这时我回来了,看到这种情况,头脑一片混乱,赶快让配合接待的义工准备。那位义工也是新来的,不晓得怎么泡茶,动作还很慢,等到真正上茶的时候,客人们已经坐了很久,尴尬的是我们还得把空杯子撤下来。
这时候师父生气了,当众喝斥我们:“搞什么名堂,这么慢,老换人!”
出了门,心情坏到极点,没有做好师父交代的事,令善知识不悦,是极大的亏损。紧皱眉头的我,开始对境思维,师父为什么会当面训斥我们。
从最直接的方面来说,这样的训斥方式,可以让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对此事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茶水没上好,已经失礼了,师父这样训斥,一方面体现了一贯的严格管教弟子的风格;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客人们的不悦,使其转而能体谅我们。以前在家的时候,如果在客人面前做了错事,父母一定会当着客人批评我,并向客人道歉,这时客人就会说“没关系,他又不是故意的”。同样的道理,师父对我们来说,就如同父亲一般,这样管教孩子,是最合情合理的,也是最顺应缘起的。想到这里,烦恼的心慢慢平静了。
晚上止息前,两位法师到丈室亲近师父,师父又提起了这两天的“泡茶事件”。师父说:“我们往往学了很多知识,被各种框子框住了,头脑就变得呆呆的,不会做事。有个著名高校的大学生,为了试验猫会不会被微波炉烧死,用一只活猫试验,结果把猫烧死了。有学问、聪明的人,不一定懂得管理。学了很多东西,如果对现实缘起不了解,还是常常会做错事。就拿泡茶来说,也是要好好学的。一两位会品茶的客人来,可以泡工夫茶;七八个人以上,就不适合,要泡清茶。因为工夫茶的茶壶很小,不能让客人及时喝到茶水;茶要泡开,水温要在95℃左右,因为我们的茶杯小,水凉得快,如果只烧80℃,不容易将茶泡开;茶叶放多少,茶水倒多少,也都很讲究,一般水放七分是最合适的……这些都要慢慢去观察、学习。早年在广化寺刚出家时,圆拙老和尚让我一项一项学习那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像扫地、泡茶,都要学三年。”师父停了停又说:“以后要让大家多锻炼,多学习。”
第三天早上,我到丈室送东西,师父慈爱地对我说:“茶水前天倒早了,昨天又倒晚了,老换人,还这么久,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不是能力不够,是不用心。”我赶紧又借机祈请师父教我怎么做倒茶的工作,师父只简单地说:“工具物品要提前准备好,茶叶放到杯中,人员要固定,这样做下来才能学得会,每次总换人,就容易出纰漏。”
感恩师长让我在这样的小事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仔细想想,以前自己学习是很被动的,通常都是等别人来教,自己没有主动学习的心,这样就会学得很慢。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让我看到自己的状态,恐怕很难生起主动学习的心。生命的成长,就是这样透由师父的加持,一点点地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