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瓷为何如此火爆?
发布时间 2011-07-26 浏览 50219 次
,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性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清代在红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康熙朝,自明成化以来的红瓷技术日渐走下坡的颓势一举得以遏止,并得以继续向前发展。清康熙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该朝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

清雍正是新中国建国以前红瓷发展史上最高峰期。雍正朝所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

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得以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工艺难, 在工艺方面,中国红瓷更是体现了艺术珍品对高超工艺的 “ 苛刻 ” 追求。

一、中国红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二、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 800 度要分解,中国红在 1450 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瓷器在烧制3件中才能产出1件成品,大型成品中10多件瓷坯中才能有1件成品,所谓 “ 十窑九不成 ” 。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艺与极低的成品率,彰显中国红瓷稀缺性与珍贵性。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重,高温细白瓷、玉瓷轻,而中国红在 1450 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

中国红瓷通身玉如凝脂,细致晶莹,通身图案栩栩如生,是中华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技术、工艺、材质及艺术综合造就了中国红瓷的非凡价值。

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稀有金属,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

“中国红瓷” 色彩绚烂、光亮莹润、造型秀丽、雍容典雅,而且基于高温釉料的独特技术优势,可以在表面进行二次加工,配以名家字画或烤金图案,富于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喜庆色彩,是高雅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颠峰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高科技含量、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收藏价值,为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崭新境界,是当今世界陶瓷科技与艺术的顶峰。

2005 年开始,“红色题材”艺术品拍卖开始升温。“中国嘉德 2005 春季拍卖会”中两幅红色题材的作品分别拍出了 286 万元和 77 万元的高价;同年经典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拍出 550 万元的最高纪录。

瓷库中国网专家分析:“红色题材作品作为某个时期的产物,见证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另外量少、独特是这些颇受收藏者青睐的作品的共同特征,也预示了其市场巨大的潜力。”(宋友范)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