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时期的瓷器特点
发布时间 2011-07-27 浏览 50073 次
的关系,使主题纹饰和地纹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

  (二)西夏瓷的民族属性

  瓷器的生产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西夏瓷在造型、装饰、用途上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反映出党项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扁壶在西夏瓷器中是比较常见的器物,产量较大,壶两侧有两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它可能由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党项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能耐寒暑饥渴,长于骑射,而扁壶体态轻盈,形状非常适合在马背上吊挂携带。另外,如瓷钩、瓷铃是游牧民族常需的用具,牛头瓷埙是游牧民族喜爱的乐器,瓷骆驼、马、羊、狗等工艺品则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物塑像多作秃发状,说明景宗元昊所下“秃发令”在西夏各代均严格执行。磁窑堡窑还出土有力士、擦擦、金刚杵、如意轮、圆形花饰、伞、莲花座、数珠和摩羯鱼脊饰等,这些器物都是佛教中的吉祥物或功德物,反映出西夏境内佛教非常盛行。


西夏扁壶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