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之宝》
《手拉罗汉罐》
《歌唱和平》
自然窑变 玩的就是心跳
季永刚说,钧瓷作为中国瓷器家族的一员,有着瓷器的共性,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不可预测的窑变,使得钧瓷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产于河南禹州市,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钧瓷的烧制始于唐而盛于宋。北宋的时候宫廷在禹州城内的东北隅,大禹之子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即钧台附近建立官窑,钧瓷由此而得名。
钧瓷是以釉制胜,更以“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神奇窑变艺术而流芳千古,被称为“火艺之冠”、“火的艺术”。
季永刚强调,传统钧窑制作工艺不采用绘画、雕刻等表现手法,只靠严格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温度、冷却等因素,使瓷器表面的釉料涂层颜色和花纹千变万化,产生“窑变无双”的效果。
钧釉最为人称道的颜色是:朱砂红、鸡血红、茄皮紫、葡萄紫、天青、月白、孔雀绿、宝石蓝、礼花彩等。有时多种颜色集于一身,“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于是在民间流传“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
“钧瓷也有开片,只不过有时候颜色浓艳看不出来。”季永刚说,钧瓷变幻莫测的釉色,往往会出现不可预测的纹理,如珍珠点、鱼籽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和蚯蚓走泥等流动的窑变纹路,视如碎裂,而手感光滑。更为奇妙的是这种不可预测的釉色,造就了钧瓷千古耐看的意境。
家财万贯 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的名贵,另一大原因,是其成品率太低。”季永刚说,钧瓷的烧制是“十窑九不成”。自古钧瓷烧制就有“72道工序”之说,可见其生产工艺的复杂。现代主要分为加工、造型、制模、成形、素烧、上釉、烧釉、检选等八大工序。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因此,钧瓷自宋代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尊贵声誉。
钧瓷传世古品很少,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伊始将钧瓷列为御用珍品,诰封钧瓷为“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只准皇家所有,禁止民间收藏。因此,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极为稀少。
季永刚认为,现代钧瓷同样有收藏价值,今天的艺术品,就是明天的文物。现代钧瓷制品无论从观赏价值还是制作工艺都不逊于古代,而且色彩方面更为时尚和潮流。如“钧丁钧窑”的创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丁建中,研究出500多种钧釉配方,使钧釉风貌大为改观,被尊称为“钧釉丁”。他的创作理念是“宁拙勿巧、宁简勿繁、宁厚勿薄、宁慢勿快”。其手拉坯作品釉色丰富多彩,深受藏家喜爱。丁建中的师傅、已故大师晋佩章的作品现在很热,一个看似普通的瓶子上万元,而且价位还在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