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木雕两尊(组图)
发布时间 2011-08-05 浏览 50271 次
”故事。而在意对这些陶罐、瓷器、木雕等东西的感觉。“好看”、“有品格”、“有味道”是我对收藏的理解和要求。

从丽江带回的两尊木雕,价格并不高,但却真能从中品出很多味道。“官人”是其中一尊(图上),从衣帽服饰看,像是明代的官吏(我不懂那些服饰属于几品官)。木胎外似乎有一层漆皮,色彩有些斑驳,漆皮大部分已经剥落,只有一小部分残余,依稀能感觉到最早的样子。这种残余漆皮和木胎上斑驳色彩以及裸露的鎏金描绘组合起来,看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印痕。有朋友说,这木雕雕工固然上乘,造型姿态也不错,但漆皮剥落,实在太旧了。其实,他不知这“旧”中的味。若整“旧”为“新”必将索然无味。我听过一则古代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书生觅得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皿,搁置条案,书童每天例行抹桌子、拖地板之类,顺便从几案上取下青铜器皿,把它里里外外擦个锃亮。主人回来后哑然失色。殊不知,这“美”便藏在了青铜器的绿色铜锈之中。

另一尊小吏模样的木雕(图下),有着与“官人”所不同的趣味,前者端庄,后者生动;前者制作工序缜密,后者雕琢简明。从整个造型看,“小吏”的动作设计或许更接近观赏,也就是说,具有藏于民间艺术中的艺术性。民间的饰品,民间的雕刻,还有许多分散在各地的各类民间杂玩,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具备简朴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又恰恰是我们能从中汲取养料的。

也许,这就是我那所谓“收藏”的第一标准,严格地说,这些也都谈不上收藏。真正的收藏应该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具有搜集、鉴赏、研究等文化意义,而我只是追求愉悦的感觉,心灵的打动。比如一块贵州的绣品,一只汉代的陶罐,一扇徽州的雕花窗,又或是家中的那两尊丽江的木雕。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