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来到德清后,对“德清窑”的内涵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德清窑”范围很广,内涵丰富,时间跨度长,直至唐代晚期。亭子桥窑址出土的标本确实达到了很高的烧造水平,使得成熟瓷器烧成历史往前推具有了一定基础,“瓷之源”的提法我认为是可以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岳明:浙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都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可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浙江就占了半部。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出现在浙江、江西、安徽交界的一带,在浙江境内再缩小就是东苕溪流域,再缩小就是在德清与湖州的交界之处。从目前发现的情况来看,德清有最早的原始瓷窑址,所以说德清与湖州交界的这一片地方是瓷器起源处并不为过。
亭子桥窑址是越国时期的官窑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敏: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析测试,鸿山越墓出土的青瓷器与德清亭子桥窑址出土的青瓷器原料接近,且器型风格相近,应来源于浙江德清一带的窑口。
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李广宁:亭子桥窑址是一处专门为越国王室和上层贵族烧造高档次生活与丧葬用瓷的窑场,这些瓷器普通老百姓肯定用不上,所以称它是官窑并不过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一级助理主任黎淑仪:亭子桥很了不起,那么早就有了那么好的窑炉,烧到了那么高的温度,参观考察后觉得很惊喜,相信以后在这一带还会有新的发现。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陆明华:亭子桥窑址出土了一些仿青铜礼器、乐器等造型的器物标本,其中有少见的特殊物品,其揭示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最有实际意义的是,亭子桥窑的烧造产品与无锡鸿山大墓的出土物有密切关系。从新发现的“德清窑”窑场和出土情况看,当时的“德清窑”窑场有很大烧造规模,至少在周边地区有较大影响。同时,我们现在如果可确认无锡鸿山大墓出土原始瓷是“德清窑”烧造的话,那么可以进一步肯定“德清窑”是当时浙江地区原始瓷烧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窑场,这里曾承担了十分重要的包括官方用器在内的广泛烧造任务。战国时期,浙江窑业发达,可供选择的窑场远远不止一两处,像为鸿山大墓墓主人这样地位显赫的人物准备葬仪物品,选中“德清窑”产品为其陪葬,说明这一窑场在当时一定负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