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芭溪村谢锦新油茶低改基地,老谢喜滋滋地说:“我家有油茶山38亩,以前最好时每亩产油4公斤,这两年搞了油茶低改,换了新品种,一亩山最少能产10公斤油,每亩增收48元。油茶低改确实搞得,政府办了件好事。”
谢锦新的这个油茶低改基地仅是永丰县利用新技术改造稀疏残次油茶林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像谢锦新这样的油茶高产户在永丰县已超过1000户。去年全县茶油产量达到200万公斤,产值达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其中龙冈、沙溪、上溪、沿陂等产油大乡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劣种换良种,三年换个大油桶”。油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已成为千万农家的致富树种。
永丰县现有油茶林48.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0%,为全国19个油茶生产重点县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粗放,造成产量效益低下,平均亩产茶油2至3公斤,增产潜力极大。
作为油茶种植面积大县,能否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油茶籽真正鼓起农民的“钱袋子”?永丰县把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来培植,对油茶低产林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采取常规技术改造和良种更新改造两路并进的办法,对现有油茶林实行分类改造。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县里实行资金扶助,每低改1亩油茶补助5元,建设1亩油茶高产示范林补助20元,新造1亩油茶优良品种补助50元。广大农民纷纷荷锄上山,全县油茶低改热潮迭起。近10年来,全县共引进油茶优良无性系50多个,建立油茶良种采穗圃150亩、种子园329亩、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完成油茶低改面积30万亩,其中油茶低改精品工程2万亩,国家项目油茶低改3万亩,补植油茶良种苗木1000万株。
一番低改美容后,万顷油茶今更香。经过多年努力,昔日“老、稀、杂、病”油茶林得到了有效改造,产量翻番增长,去年平均单产达6公斤,高者达到10公斤以上。沙溪镇墩塘口村农民赖传宝,种植了20亩油茶林。每年夏收一过,全家便带干粮上山,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对油茶林精耕细作,他的油茶林每年都能产油200多公斤,成了全县有名的高产户。今年,他计划再扩种70亩。他兴奋地说,用不了几年,可产茶油1500公斤,收入2.4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把基地建设与产品系列开发、深度加工结合起来,实现多层次增值,延长油茶产业链。过去,全县每年约有500万公斤榨油后的茶饼废弃掉。据科学检测,茶饼中含有6%-8%的茶油,12%-15%的茶皂素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他们从外地引进技术和设备,投资兴办了绿海油脂公司,建成了精制茶油和皂素提炼两条生产线,每年加工茶饼500万公斤,生产精制茶油21万公斤,农民从中获利200多万元。龙冈畲族乡每年为绿海油脂公司提供50万公斤的茶饼,总产值达42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林农户均增收1400元。
日前,从江西省林业厅传来喜讯,永丰县油茶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农业“一村一品”十大产业基地之一,规划新造油茶基地6万亩,使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54.5万亩。作为惟一被省列为油茶产业基地的永丰县,油茶籽将真正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