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1949年前的家具都称为“古家具”,具有传统中国家具特色,适合入门者作为标本使用。而用于“拆装练习”的,最好选择简单的小板凳、小桌子或文人味重的小花架等。一开始为了省钱,最好选择便宜的古家具,一般“软木家具”价格稍低,“软木家具”一般指的是楠木、松木、柏木等家具。
拆装过程对照书本学习
入门者还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选择古家具。另外,“残废品”虽然不完整,但价格便宜,用于一开始的“练习”也不令人心疼,只要具有时代特征,未来一样可以作为学习标本收藏。
“只会拆装的人,最后只能成为工匠”,刘先生一再强调与书本结合起来学习的重要性。
找到“破家具”后,就可以开始学习将其拆开。如果用“蛮力”拆开,很容易撬坏古家具,所以一般用木板轻轻敲打榫铆部位,令榫铆松开,然后用手轻轻将家具的各个部分拆分开来。
在不破坏其零部件的前提下拆散后,入门者要对照书本、资料进行学习和记忆。学习的重点是榫铆工艺。因为不同年代的榫铆各有自己的特点,也是鉴定其年代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判断古家具的收藏品位和价值的重要标准。
在学习过程里,入门者还要学会清理古家具上的灰尘。建议入门者先用软刷清理尘土,清理虫卵防止虫蚀,用棉布擦拭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棉布沾核桃油为古家具上光。如果没有现成的核桃油,可以把核桃仁包在棉纱里,边挤边擦。一般一两年需要为古家具重新上油。
标本家具可无须进行加固
最后,当把玩一段时间后,对该件家具了解透了,收藏者就要学习将其组装起来。因为榫铆工艺非常精巧,如果安装不对一般是无法组装完成的。不过,因为古家具年代久远,榫铆必然有所松动,有的初学者可能用化学剂粘紧。
其实化学品对古老的木材有害,而且用化学剂粘结后家具再也不能拆开。所以行内人士认为,如果是作为标本的家具,无须将其加紧,而贵重的家具应送交专业人士进行加固,主要方法是需要天然胶如把鱼膘反复锤击成的胶来进行加固。
掌握了古家具的拆装技巧,等于深刻地了解了古家具的内部结构,令入门者“心中有数”,收藏起步更高。